比特派钱包下载安装视频|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知乎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历史失败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及戊戍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显示全部 关注者41被浏览331,217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12 个回答默认排序陌青霖 关注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太平天国起义也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失败的原因1.军事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3.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4.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失败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发布于 2018-12-27 21:00赞同 4021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知乎用户(一)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④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⑤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二)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3.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4. 军事战略上出现的重大失误5.拜上帝教教义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6.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7.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8.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三)失败教训: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2.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太平天国固然有无数的问题,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封建思想的落后性,内部问题也是重重。但是纵使他有着无数的缺点,抗击外国侵略这一条,就比开门揖盗的清政府高了几个维度。批评太平天国的局限性是为了证明起义革命是需要正确思想指导的,不是为了否定起义本身。看待对太平天国的批评也是要理性的,不是说他不好的人都是为了含沙射影。编辑于 2023-05-17 22:02赞同 109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这六大原因值得反思与借鉴_洪秀全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这六大原因值得反思与借鉴_洪秀全
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母婴
健康
历史
军事
美食
文化
星座
专题
游戏
搞笑
动漫
宠物
无障碍
关怀版
原创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这六大原因值得反思与借鉴
2019-06-17 11:19
来源:
丁丁说历史
原标题: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这六大原因值得反思与借鉴
自1851年金田起义算起,太平天国至今已经整整160年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洪秀全和他所创建的太平天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话题,而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太平天国没能像朱元璋那样定都南京统一全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许多人认为是洪秀全很大程度上处于临朝不理政造成,这和朱元璋的事无巨细大权独揽成鲜明对比。其实没那么简单,太平天国的失败,有太多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概括起来有这六点:
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和运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
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性文件,但或者是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是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
展开全文
二、宗教思想的禁锢
上帝教对太平天国的初期胜利起过重要作用,它鼓舞了信徒们在上帝的指引佑助下奋勇与清朝斗争,它的“天下一家”的社会伦理思想也有助于吸引人民参加运动。但1856年的内讧,对太平天国和上帝教都是沉重打击。洪秀全为挽回危局,进一步求助于宗教,强调他受天父天兄之命下凡作真主,着重宣传天父天兄同他本人及其儿子的一体性。早年,上帝教就以首领比附天象,称洪秀全为日,杨秀清等分别为风、云、雨、雷、电,并以当时对“圣灵”的译名“圣神风”以及“劝慰师”为称号加于杨秀清。
至此,洪秀全更进一步发挥,称其妻为“太阴”,称太平天国“天兵天将”为星宿降世,称自己就是圣经中耶路撒冷王麦基洗德,又以为圣经中的许多文字和故事都预示了他本人的事业。杨秀清死后,唯洪秀全本人在梦中频繁地获得天父指示。上帝教愈益陷于妄诞的怪想和迷信,愈益缺乏社会内容。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独掌政治、宗教大权,但他沉溺于宗教,忽视实际政务。最后,太平天国灭亡,上帝教也随之消失。
三、人才的极度缺乏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诸多原因中,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原因,那就是人才的极度缺乏。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人才构成不合理,缺乏真正的经邦济世之才,在政策上又不能够充分重视选拔利用人才。 太平天国以宗教立国,但关于它的完整定性却并不十分明确。以往我们或将其视为一场具有某些近代特征的传统农民运动,并认为它是中国传统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或者将其定义为一场民族革命运动,以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最终目的;又或认为它是一场宗教革命运动,以建立一个神权国家为理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番坚决地破坏。
四、政治上的腐败与争权夺利
太平天国前期,洪秀全只顾个人享受,将军政大权交于杨秀清一人打理。杨秀清拉帮结派、排斥异己,造成了北伐的失败,错失推翻满清统治的良机。太平天国后期,由于权力倾轧,洪秀全借韦昌辉之手除掉了杨秀清,进而依靠石达开杀死韦昌辉,最后再排挤走了石达开,将天朝权力收归自己一人之手。洪秀全曾称“主是朕做,军师(实际上的宰相)也是朕做”。而他所器重的洪仁只不过一介不切实际的书生、洪仁发洪仁达兄弟则更是除了腐败什么也不会的白痴,而洪秀全本人的军事才能与杨秀清相比,也只是小巫见大巫。
太平天国的封建等级之森严,也是史所罕见。早在永安建制时就明确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严”,君臣上下之间称呼、服饰、舆马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违者要受到严惩。官员朝见天王时必须下跪三呼万岁,见王爵则要下跪三呼千岁。天王出行乘六十四人抬大轿,东王乘四十八人抬大轿,甚至连基层小官两司马也乘四人抬轿。诸王出行有盛大的仪仗队,所有官民都必须回避或跪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倘有继续步行者则斩无赦,一些高官也因此受到了严惩。
五、军事上的失误
1855年,翼王石达开带重兵前往湖北,试图解武昌之围。他与防守武昌的韦俊商定,两路进军湘军老巢湖南,试图迫使围攻武昌的湘军回救根本。可惜,韦俊大军被湖北巡抚胡林翼击败,两路进军湖南的计划无法实施。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本应提重兵直接攻打武昌外围的湘军,但石达开不敢攻坚。他率领大军进入武昌下流的江西,试图迫使围攻武昌的湘军回救在江西的曾国藩。虽然石达开在江西取得重大进展,占领了江西绝大部分府县,把曾国藩逼进了绝境,却因此失去了解武昌之围的最佳时机。舍上流的武昌,攻下流的江西,后果就是武昌之围再也解不了了。
六、中外联合政府联合绞杀
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1861年,慈禧太后授权曾国藩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这样,对付太平军的前线清军,全部归曾国藩统一指挥。曾国藩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仅供天津;派李鸿章率领淮军伙同英国人戈登指挥的“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领湘军的一部,进攻浙江。英法侵略者均值中外混合的反动武装,协助左宗棠。
太平天国加快了清朝的灭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也证明在中国的近代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是行不通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历史上极度特殊的“四不像”政权——深度解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 知乎
历史上极度特殊的“四不像”政权——深度解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 知乎首发于文史随笔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历史上极度特殊的“四不像”政权——深度解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玄义创作社软件开发行业 员工壹——天国的惨败 1863年12月,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的外围要塞全部陷落,天京成了太平天国的光杆司令部。忠王李秀成痛哭流涕,甚至以死相劝洪秀全“让城别走”,弃守天京,以保太平天国的主力不被困死。傲娇的洪秀全严厉拒绝,还大骂了李秀成一顿,这就为后来太平天国的“闷死”结局挖了个大坑。不到半年,洪秀全病逝于天京,其实就是被饿死的。在清军的团团围困之下,整个天京城都没粮食供应了,所有人都饿得快不成人形了。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攻破天京城。随后清军开始屠城,太平天国正式覆灭。从1851年到1864年的十四年,太平天国有过极为华丽的演出,曾经一度吊打得清朝军队哭爹喊娘,甚至连曾国藩都曾被太平军打得怀疑人生。但是昙花一现的太平天国最后衰败得也极为迅速,逃脱不了覆灭的结局。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很多其它资料上的一般说法有这么几条:本质原因都是说这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只要是农民阶级革命,一般就成不了;其次是说太平军后期作战有重大战略失误,导致天京被围;然后是中外政府联合绞杀,敌人太强大,这是客观原因;最后就是一些主观原因,比如太平天国领导阶层腐败严重,《天朝田亩制度》的共产化实现不彻底,统治者争权夺利导致天京事变等。本人认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确在根子上影响了农民起义的成功率,太平天国运动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分析历史现象也不能把标签贴死了就完事了。历史现象的产生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解决方案,具体现象得具体分析。毕竟历史上还有像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农民起义者是成功的,太平天国为什么就不行?太平军前期作战勇猛,攻占天京,一举拿下全国的赋税之源——两江一带,动摇了清政府的财政根基。为什么到了后期太平军就越来越不行了呢?中外政府的联合绞杀太强大?这个说法也不太准确。太平天国起义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也同时开打,清政府和英法联军打得死去活来,1860年英法联军还一度攻入北京,导致清帝外逃。而对于太平天国,外国势力也并非是一直呈打压姿态,1853年英法政府还曾派使者访问过天京,一度承认过太平天国的存在。至少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大部分年头内,清政府、太平天国和外国侵入者等三方势力是呈现互相试探、互相攻伐的形态的。并非从一开始清政府就和外国侵入者一笑泯恩仇,团结牵手一致对付太平天国。其实在太平天国的前中期阶段,清政府一度是最惨最弱的一方势力,一方面要跟英法政府打第二次鸦片战争,直至被端掉北京老巢,一方面又被太平军攻破江南江北大营,这看起来反倒是像太平天国与外国势力对清政府进行两面夹击。那么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其领导阶层后期腐化严重、朝纲混乱的根源在哪里?其实我们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分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微观能够影响宏观,宏观能够表现微观。贰——天王的大误从微观上来看,我们就只关注洪秀全一人足矣。对于太平天国,我们可以说,成也秀全,败也秀全。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曾写出太平天国“十大误”(其实是十一误,有两个4):1、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2、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3、 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4、 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4、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5、 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6、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7、误主不问政事;8、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9、误国不用贤才;10、误立政无章。除去前面四条,后面七条大误都是洪秀全的“杰作”。尤其是所谓的“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这一条,其实是讲的“天京事变”,背后指使者就是洪秀全,这一大误,直接将在巅峰期的太平天国砍掉了半条命,破坏性极大。李秀成写成这“十一大误”,可见其对洪秀全是怨念颇深啊。洪秀全本就是一个无才之人,他创建太平天国,纯属巧合之中的巧合。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就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的平民百姓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苗子早已产生,洪秀全无意之中吹了一把,火苗就此烧成大火。说来也搞笑,洪秀全当初创建拜上帝教,并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而是因为考“秀才”屡次落选,发现儒家仕途这条路走不通之后,才怒而反孔反儒,改信“上帝”,还说自己是上帝次子。说白了,他就是个宗教狂人,他创建拜上帝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扬自己的“上帝次子”的身份,而不是真的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洪秀全对于太平天国最大的功绩就是创立了拜上帝教,此后太平天国的壮大就没他什么事了。初期拜上帝教发展教徒的传教工作主要是由冯云山在做,维稳工作则由杨秀清和萧朝贵以“天父下凡”和“天兄下凡”的身份负责,太平天国成立初期的筹备工作和太平军的战略发展问题也是由杨秀清这个东王一手负责的。洪秀全这个天王就一直坐在深宫里贪图享乐,从来不过问太平天国的军政事务,其实他也不懂。直到天京事变,由于东王杨秀清同时也是洪秀全的爸爸——“天父”在人间的独家代言人,杨秀清动不动就以“天父下凡”的身份责备洪秀全的虐待下官等等私生活劣迹,搞得洪秀全很没面子。于是洪秀全一手策划了天京事变,密令北王韦昌辉杀了太平天国全盛起来的最大功臣——杨秀清,相当于直接砍掉了太平天国一半的血量。从此以后,洪秀全就开启了摧毁太平天国的模式。(关于天京事变的具体剖析,可以参考我的上篇文章——《神权与君权的冲突大爆发——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的起因剖析》)天京事变以后,洪秀全将太平天国的脖子越掐越紧,他召回翼王石达开杀掉了北王韦昌辉,随后扶持自己的兄弟为王,挤走石达开,将太平天国这个老台子拆得乱七八糟。越到后期,太平天国的朝纲就越混乱,光封王就封了两千多个,朝政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太平天国这么大一个政权,却要拥立洪秀全这么一个完全不懂军政国事的人为一国之君,相当于就是群龙无首,任你六臂九脚,没有脑袋怎么行?而且有洪秀全在,长出的脑袋也要被破坏掉,前期有杨秀清在,被洪秀全一斧头砍掉了,后期有李秀成在,也被洪秀全活活拖死了。洪秀全对于太平天国而言本就是个错误的领导人,他没有参与到太平天国的壮大进程里去,在后期反而对于太平天国的发展有摧毁作用。太平天国没有纠正这种错误的机制,所以失败是必然的。叁——异类的政权再从宏观上来分析的话,太平天国就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四不像”政权。它既不像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权,也不像正宗的宗教政权,又不像彻底的革命政权,更不像它想要达到的共产主义政权。看起来什么都不像,看起来什么都像一点。太平天国不像传统的封建政权。封建帝制政权讲究君权至上,但太平天国的君权之上还有神权。太平天国的创建基础是拜上帝教,所以上帝拥有最高的权力,神权高于君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杨秀清能够以“天父下凡”的身份制衡拥有君权的洪秀全。既然都拜上帝了,所以太平天国又是反孔反儒的,而不仅仅是反清政府。太平天国的这一特性,就把全中国的所有儒家知识分子置于了对立面,不仅仅是清政府要扑杀它,连汉族的精英分子也要千方百计灭掉这个异类政权,比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等汉族精英。这一下子,太平天国给自己竖立的敌人就多得数不清了。太平天国也不像正宗的宗教政权。它虽然有最高神权的存在,但是一度与君权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不可调和。洪秀全本身就没读过《圣经》,却偏偏硬要瞎掰出自己极度不完善的教义,导致太平天国从一出生就成畸形,神权与君权互相内斗。太平天国也在世俗化与宗教化的两种趋势之中摇摆不定,白白耗费了大量国力,这种矛盾在天京事变中终于大爆发,洪秀全一举消灭掉了代表最高神权的杨秀清,也把走向全盛的太平天国从巅峰期一举拉了下来,从此走向覆灭。太平天国不像彻底的革命政权。它虽然反清政府,也反孔反儒,但它不反封建帝制。虽然洪秀全仅是自封“天王”,没有登基为帝,但他同时又被称“万岁”,自称“朕”,下面一堆的王从“九千岁”到“六千岁”都齐全了,天京城内各种王府崛起,高层满脑子的封建特权思想,剥削起民众来不比清政府差多少。这哪里是什么革命政权啊,分明是披着造反外衣的又一个“清政府”啊,到了后期,太平天国的军民们也就再没有初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了,战斗力下降,败仗也就越来越多。到哪边都是被狠命剥削?有什么区别呢?太平天国更不像它想要达到的共产主义政权了,虽然它的《天朝田亩制度》要实现:人人要平等,人人有田耕,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但是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实际上很多贫苦百姓自愿加入太平天国,就是奔着《天朝田亩制度》的这一中心思想来的。太平天国对外宣称如此,现实中却恰恰相反,其国内高层权贵掌握的特权、土地、钱财和其它资源远远超过平民百姓,体现的是处处不平等,处处不均匀。施政理想达不到,现实制度却又千疮百孔,这就是太平天国面临的死结,在那个时代无法解开。如此一个“四不像”的政权,咋看起来,哪里都对劲,细看起来,哪里都不对劲,它的失败,就并不偶然了。发布于 2019-11-14 21:05太平天国晚清史曾国藩赞同 19537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文史随笔随笔
聊聊近代战争史-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和失败原因 - 知乎
聊聊近代战争史-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和失败原因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聊聊近代战争史-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和失败原因菩提社区“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争与和平是一直贯穿人类历史的主题之一。这次我们就来聊聊近代清朝战争史《太平天国运动》。整个清朝的历史如果少了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段就绝对是不完整的,清朝后期,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差一点就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历史,当然,差的这一点却是他们不可逾越的阻碍。太平天国运动过程开端: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义,后来自行洗礼,并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发展: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高潮:1953年3月太平 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于此。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5月石达开与秦日刚会师天京,参加天京解围战,大破清军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结束:天京事变: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相救。9月初,杨秀清及其部属数万人被韦昌辉残杀。后石达开因遭洪秀全疑忌,于1857年5月负气出走,率数万将士脱离天朝,独立作战。虽继续反清,但远离根据地,于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灭。经此“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只有安徽战场控制地区略有扩大。从此,太平天国开始衰败。结果: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1864年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无一降者。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但分散在长江南北各个战场上的数十万太平军,仍英勇顽强地抗击清军的进攻。失败原因第一,根本原因是因为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其“耕者有其田”等纲领没有超越小农意识的局限,带有一定的空想性。第二, 指挥战略上的失误,例如,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不能把反孔和争取知识分子统一起来;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之大忌。第三, 客观上来说,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了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第四, 统治阶级的宗派思想以及特权思想的膨胀。洪秀全、杨秀清占据南京以后,便以为可以立国,把享受和特权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两江总督府为天王府,尽其奢华营造天王府。第五, 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转变为封建迷信。总之,太平天国运动向世界和国内的封建势力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斗争能力以及不服输的精神,但因其阶级的局限以及在斗争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运动最终的失败。-END-发布于 2020-07-23 17:20历史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赞同 1184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中国近代史第八期: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 - 知乎
中国近代史第八期: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中国近代史第八期: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时家说书人说书,不专业,其他的,还成中国近代史第八期: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作者:贝多安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了中国十八个省中的十六个省,延续了十四个年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教训值得后人警醒。尽管,太平天国以失败告终,这一历史时期也为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1.军事战略错误;2.领导集体失败;3. 政策的自相矛盾。1.军事战略错误占领南京后,太平军本应一鼓作气席卷北上至北京,这样就有可能将满清宫廷赶走。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因此清廷幸免于难,得以继续成为政治权力的合法中心。北京的安全,意味着清廷将存在源源不断镇压太平军的力量。2.领导集体失败在洪秀全之下的最早五个首领中,南王和西王在1852年阵亡,东王和北王在1856年的内讧中被杀,只有翼王幸存下来,但后来他离来南京另起炉灶。洪秀全失去了他们的辅佐,茫然失措。洪秀全缺乏领袖天才,使他处于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地。他既不能制订长期的建设性政策或全局性的军事战略,也不能适当地指导行政管理,于是他干脆推卸了所有的责任。相反洪秀全的对手,如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全都是博学、能干和理智之士。3.政策的自相矛盾洪秀全一方面禁止人民阅读被斥责为“妖书”的孔孟著作,另一方面他自己却自由自在地阅读这些书籍,并从《周礼》中借鉴思想,并以儒家术语解释他的基督教教义。革命者宣扬废除私有制,但其领导人自己却积聚了大量财富。他们倡导夫妻分营而居、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但洪秀全本人却有88个嫔妃,东王有36个,北王14个,翼王7个。当女馆解散时,女馆成员被分配给太平军官员,分配依据官佐的职位而定,官阶越高,得到的馆女就越多。太平天国虽以失败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国家权力由满转汉;2.集权逐渐弱化;3.启迪了国内外的后辈革命者。1. 国家权力由满转汉为镇压太平军,政府的权力从满人转到了汉人。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湘军和淮军的重要官员因战功而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汉人的人数超过了满人。2.集权逐渐弱化国家权力由满转汉的结果就是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在清朝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宪的观点,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比如,在1898年“百日”维新之后,两江总督刘坤激烈反对皇太后废黜皇帝。在1900年的义和团事件期间,东南诸省拒绝服从朝廷支持义和团的命令,他们单独与外国列强签订协议,以求自保。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弱化事例当属1911年辛亥革命时,各省拥护革命,公然同朝廷对抗,这最终加速了清朝的覆灭。3.启迪了国内外的后辈革命者太平天国灭亡两年后,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诞生。这一运动成为了孙中山的灵感源泉。他在孩提时代就听说了太平军的故事,12岁立志做洪秀全第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也受到了太平天国相关理念和制度的影响。不仅在中国,在欧洲,太平天国革命也成为了启迪的泉源。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感到失望的卡尔马克思(Karl Marx),竟也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找到了希望,并产生了一种对农民革命的新见解。太平天国运动未能撼动清朝的统治,清朝似乎开始扭转内忧外患的厄运,中国正在面临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抉择,路在何方?发布于 2020-12-26 22:33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书籍)清朝赞同 15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太平天国:一场注定失败的起义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一场注定失败的起义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下载客户端登录无障碍+1太平天国:一场注定失败的起义2020-09-24 10:26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字号原创 黑曼巴 历史心发现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进入19世纪后半期,鸦片贸易变得愈加猖獗,中国每年外流的白银达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加剧了经济的混乱,随着洋货大量涌入,沿海地区的家庭手工业频临破产。此时清王朝政治腐败,行政效率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洪秀全顺应民意,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太平天国一路披荆斩棘,很顺利的打下了半壁江山,与清朝进行分庭抗礼。正当太平天国蒸蒸日上时,1865年,太平天国却灰飞烟灭。这不经让人思考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何以最终失败?其实原因是很复杂的。今天我就带大家来探讨一下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虽然建立天京政权,但并没有夺得全国政权,它是在夺取全国政权过程中遭到失败的。用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句话:它并没有取得刘邦、朱元璋式的胜利。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在太平天国主观方面存在的下列几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第一,军事战略指挥的重大失误。一次革命,首先是一次武装斗争,敌人要对革命进行“围剿”,革命武装要一次又一次打破敌人的“围剿”,从而逐步夺取全国政权。因此,战略方针就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太平天国在这个问题上有着重大失误。在前期,主要失误在采取了“流寇主义”。北伐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建都天京后,在战略上太平军应该以天京为基地集中力量打破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一次又一次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变成弱小者,最后丧失进行“围剿”的能力,逐步把敌“围剿”我反“围剿”这一基本战略形势改变成我进攻敌防御,然后逐步扩大革命统治区,进而统一全国。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敌人很快在天京附近扎下两座大营围困天京。太平军首先应该集中力量歼灭敌人这两座大营,敌人再来,再歼灭之,直到它丧失“围剿”的能力。但是,太平天国军事总指挥部计不及此。身边的敌人不打,反而抽出两支主力进行北伐与西征。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英雄们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取得了许多次战役上的胜利,沉重地打击着敌人,但是局部的战术胜利根本无法挽救战略上的重大失误。首先,放掉重要的战略需要,让敌人围困天京达三年之久。天京不得巩固,兵力又被牵制,战略上陷入被动。最后,还得被迫从西线抽调大军打垮江南、江北大营。其次,分散了兵力。由于没有抓住战略的主要需要,既要防守天京,又举行北伐和西征,太平军分散了兵力,采取了“应付主义”,北伐军是太平军的一支最精锐的部队,从金田起义到攻克南京,这支部队一直是打头阵的。北伐大军失利请求增援,太平军抽不出兵力,结果以放弃扬州的巨大代价组织了北伐援军。西征的反复,曾天养的牺牲,也主要是兵力不集中,战斗力不足的结果。1856年江西太平军克复樟树镇,曾国藩的湘军主力只剩下一个营,南昌指日可下,这时,杨秀清为了打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把江西太平军主力调回天京,失去了克复南昌的机会。历史证明,“流寇主义”的作战方式只能带领革命走进死胡同。把江南、江北两大营放在一边,分兵北伐和西征,实行这样一个战略部署,如果作战方式正确,也是可以取得胜利的。那就是说,北伐军应该沿途发动群众,联合捻军建立农民自己的地方政权。北伐军向前挺进了,有比较巩固的后方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援。但是,他们却采取了“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糜时日”的方针,继续搞流动作战。北伐大军,孤军深入,克地不守,结果在距离敌巢穴二百余里的静海、独流一带停止进攻,困守一隅,内则距后方基地三千里之遥,粮食衣着弹药等给养断绝;外则敌人就近调动大军拼死围攻,如果没有援军开到,已注定了失败被歼的命运。这是战略指挥上的一个很大的教训。在后期,主要失误在于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战略。九江、安庆、天京三大保卫战,都由于“消极防御”而失败。以安庆战斗为例。太平军撤出湖北,敌人已无后顾之忧。他们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安庆。1861年4月,敌方围城部队已陆续增加到4万人,而水师马队及分防南岸各营,尚不在此数内。毛泽东指出:“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在当时的形势下,针对敌人的兵力布置,敌我力量的对比,正确的战略应该是主动撤出安庆,等待战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当时太平军要组织一次有计划的撤退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太平军没有采取这个正确的战略措施,在优势的敌人面前,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组织兵力和敌人硬打硬拼,结果城外援军损失惨重,城内守军亦因“米粮尽绝”而全军阵亡。天京保卫战的失误更明显了。1863年底形势已经十分明朗,天京守不住了。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主动转移,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再图发展。敌人最怕的也是这一着。李秀成是主张从天京突围的。1863年12月12日无锡失陷,李鸿章向上报告说:根据被俘太平军供称,李秀成“随行仅两万余人,将赴金陵设法解围。倘无法解救,则挟伪天王洪秀全及其眷属由浙、皖交界上窜江西、福建以寻回粤之路”。曾国藩也奏称:“据鲍超来牍,探报侍逆(指李世贤)将亲率悍党,裹二十日粮,蓄意以长兴、广德、宁国一带上犯江西,先据产粮之区,以俟忠逆(指李秀成)续至等语。”得到李秀成要从天京突围的消息,清朝皇帝十分害怕。他在“上谕”中说:“断不可令李秀成溃围逃逸,务将此贼就地芟除,绝其根株,免致窜扰完善,办理更形费手。”12月20日,李秀成回到天京向天王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的建议,可是洪秀全拒绝了这个方案。第二,对外政策的失误。太平天国面对两个敌人:封建统治者与外国资本主义殖民者。敌人是强大的,因此,它不能取得刘邦、朱元璋式的胜利。但是,人们还必须看到以下情况:在当时,清王朝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矛盾的。1856~1860年间甚至发展到兵戎相见,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直到1862年,亦即金田起义爆发后12年,两者才结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军。太平天国对外策略的出发点应该是尽可能地避免和西方列强发生正面冲突,不让清王朝与西方列强结合起来共同对付自己,以便集中力量打垮清王朝。我们不同意把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归之为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办好外交,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太平天国在外交策略上的严重失误。他们是有可能利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和清王朝尚未调和的严重矛盾,争取外国资本主义列强长期“中立”的,然而,这个可能性没有变成现实。太平天国反对外来敌人的斗争是英勇的,但在斗争的策略上有严重的失误,这给太平天国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后果。第三,在最高领导层中没有出现有真知灼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拜上帝,是太平天国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工具。在前期,它是太平天国成为一支严整的农民武装,战胜敌人的精神支柱。但是在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强制推行拜上帝,违背于人民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祖宗、神祇的敬拜。再加上过激的城市政策,使广大居民,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对太平天国保持距离。曾国藩正是利用了太平天国反孔反儒的过激行为展开蛊惑宣传,号召儒生们起来捍卫“名教”,反对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存在的十几年中,特别是进入江南以后,在最高领导层中,我们没有发现新面孔,像刘邦、朱元璋手下的萧何、张良、韩信、宋濂、刘基、李长善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洪秀全也没有物色像诸葛亮一类的军师。容闳到过天京,他对太平天国深感失望,他觉得除了洪仁玕是个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以外,他看不到太平天国有什么才智超卓的领袖。太平天国的这个严重弱点也值得深思。第四,领导层的权力斗争引起严重的内耗。领导层内部的权力斗争导致内讧、分裂和大量内耗。使太平天国的元气大伤。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第一次权力斗争的大爆发。但权力斗争并没从此结束。李秀成、陈玉成兵力相当。李秀成得到苏南地区以后,陈玉成要他援救安庆,李秀成却坐视不救。洪秀全一方面依靠李秀成,但又重用洪仁发、洪仁达,对李秀成不放心。李秀成自己就说过:“天王见我兵多将众,忌我私心,内有佞臣之弄,封陈坤书为王,分制我势。”除最高层以外,各地区、各层次权力斗争也屡见不鲜,陈玉成与林绍璋的矛盾,谭绍光与郜永宽的矛盾,都严重地影响了安庆和苏州的战局,甚至在天京沦陷以后,在南逃的过程中,1865年8月,汪海洋还杀害了李世贤。这些现象自然严重地损害了整个革命运动的进程。 由此来看,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是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启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通过镇压太平军而崛起的地方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成了晚清政治舞台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他们主导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他们为镇压太平天国所创建的湘军、淮军等地方团练,成为几十年后影响中国进程的北洋军阀的前身。这些北洋军阀成为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的政治资本,从这方面来看,太平天国的蝴蝶效应不言而喻。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奇特之处吧。总的来说,太平天国就是传统农民起义的翻版,没有任何进步意义,若是成功,反而将是中国近代史的悲剧。原标题:《太平天国:一场注定失败的起义》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1收藏我要举报查看更多查看更多开始答题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关于澎湃加入澎湃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法律声明隐私政策澎湃矩阵澎湃新闻微博澎湃新闻公众号澎湃新闻抖音号IP SHANGHAISIXTH TONE新闻报料报料热线: 021-962866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沪ICP备14003370号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 - 知乎
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清朝太平天国洪秀全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关注者50被浏览46,375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40 个回答默认排序参悠云叶IT从业者 关注原因复杂,挑几点重要的说一说第一,太平天国上层贪图享乐,没能趁着初期兵锋所向披靡之际及时北上,错失统一天下的时机。首先,定都南京绝对是一大错误,定都后上层立刻暴露出种种暴发户式的骄奢淫逸,最关键是不在进取,没有乘胜北伐,给清朝以喘息之机。比如太平天国初期,清军绿营正值全面战力彻底奔溃,而湘军和各地团练尚未崛起,清朝已无军队可与太平军相抗;加之京杭大运河被占领,南北漕运断绝,朝廷一时间无军也无粮,结果太平军只派了两万孤军象征性北伐,给了清廷时间重新布局,为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也暗示了天下,自己乃是偏安一隅的政权,注定成不了王霸之业第二,太平天国上层内部斗争消耗过大。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内斗,仅仅东王府牵连死亡就打两万余人;事后又清除了北王韦昌辉,而太平天国当时唯一的人才翼王石达开又被天王猜忌,害怕步韦昌辉的后尘,不得不带兵出走江南,最终孤军进入四川,兵败大渡河,石达开为保全部部众,只身赴死,这一直太平军最终也全军覆没。两个事件都成为了太平天国命运转折的重要节点第三,没能及时祭出反清复汉的口号,团结天下力量。面对外族统治,作为汉人政权,完全有理由团结天下汉人,使自己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号召天下豪杰。然而太平天国认识不到这一点,最终也没那么做。第四,没能吸纳知识分子阶层砸孔庙,废科举直接使整个士大夫阶级全部赶到了清朝麾下。不吸收知识分子,导致太平天国上层长时间领导水平底下,无法做出长远规划、昧于时事。整个太平军只能出现石达开,李秀成等名将,而其他方面的人才十分凋零第五,始终未能占领当时清廷赋税重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贪图安逸,不能再发动大规模战役,兵锋一直止步上海。反观清廷,在漕运彻底断绝后,果断抛弃原有的漕运系统,开通海运,使得江南膏腴之地的税赋从上海起运被从容调拨全国以对抗太平军编辑于 2023-07-28 21:04赞同 542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TOKYO2020湖北东盛特种涂料科技有限公司 销售经理 关注在历史书中,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被一句简单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概括”,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覆灭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三大原因不可忽略。首先,是太平天国上层权力的博弈。在成立初期,太平天国领导阶级内部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考上秀才的都要算里面的高学历。在一开始的时候要想发表些什么宣传文章,还要去找读书人来写,但这些人的学习能力很强,没写几次他们就觉得太麻烦了,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也得以在民间普及。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其实太平天国的领导思想是十分完善的,太平天国文化价值体系包含多个方面,其中的“平等”思想可以看作是近代女性运动的开端,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明确提出,“无论富贵贫贱,无论男女,平等分田,平等用权”。这样普世的平等思想,是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农民阶级参与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失败的原因。太平军领袖利用宗教融入大众,同时也把它当做权力纷争的武器。在一开始的时候,洪秀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是耶稣的弟弟,掌握了绝对的宗教领袖地位,这引起了东王杨秀清的不满,他时常倒在地上,满身抽搐,假装昏迷,而后声称被天帝附体,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干扰一些决策,慢慢他利用上帝附体为借口,斩杀了多位与其有不同思想的将领,之后更是宣称洪秀全忤逆,要打他板子。看着上身附体这么灵,萧朝贵也无法炮制,宣称能被耶稣附体,这一来一去,上层权力缺乏了制衡,变得一片混乱,为今后的内乱埋下了伏笔。其次,是太平天国定都天津选址错误。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在一开始的时候迅速发展壮大,极大的原因是诞生地广西选得好,当时的广西紫荆山一带汇集了大量的农民、矿工,他们处于封建社会的底层,对这些人来说,太平天国宣传的平等思想是诱人的,与此同时,这一地区的百姓有信仰神灵的基础。而定都南京后这一优势迅速消失了,作为六朝古都,南京自古以来就是文化重镇、商业重镇,读书人非常多,这里的人们精神世界也极其丰富,除了读画本看戏剧以外,闲着没事儿还能逛逛街。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通过传教来扩大规模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造成在政权建立后太平天国一直没有补充中坚力量,整个太平天国时期的主要领导人全部都是在广西一带就加入运动的,这就意味着整个太平天国战斗力在定都后就一直处于被削弱的状态。最后,是太平天国对手选择错误。在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之后,曾国藩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简单来说,太平天国的对立面太过广泛。太平天国落后性,空想性,欺骗性太多,后来军事上的优势又丧失了。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史称金田起义,没有人知道,这次不起眼的起义,会在后来的几年瞬间席卷中国大地,并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声势最浩大的一场农民起义。1853年,起义刚刚两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定都于此,改名为天京。这正是这一年,太平军发动北伐,北伐军前哨曾一度进入天津附近。4月份,英国法国等国派军舰进入长江水面,英法两国公使纷纷向太平天国示好。1856年,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没人能想到,短短几个月之后,如此强盛的太平天国,会开始陨落。为什么要说太平天国落后呢,从阶级上看,它是农民阶级,军队将领也多是农民出身。除了洪秀全是个秀才外,其他的领导者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这也就表明它们是没有一个科学的纲领指导的,没什么规划蓝图,只知道自己要去抢夺清朝的土地,去夺权,把清朝统治者都拉下来,换自己上位。没有全局观念,他们的局限性也很快就在定都天京后,暴露出来。这些主要的领导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治国的本领,一进天京,就被他的繁华给震撼了,纷纷开始收罗奢饰品。比如圣库制度还有比清朝更加严酷的等级制度。后来的将领之间,也因为权力的分配不均,而引发了内乱,这就是著名的天京事变。到时的天京城内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打天兄,江山打不通,早日收包裹,回去做长工。”天京事变中,两万太平军因为自相残杀而死。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虽然依然稳定,但是裂痕早已出现,翼王石达开西政就是一个重要事件,太平军的军事力量因为内斗,被削弱不少。在外交上,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充分暴露了他们的无知。由于他们前期宣传基督教,西方的列强是对太平天国多少有些好感的,而这时的清政府又迟迟不肯和列强拟订新约,大有想把太平天国代替清政府的想法,所以在战争期间,列强们走私了许多武器给天平天国。但是太平天国并没有把握好这个外交机会,定都天京后,它的狭隘思想甚至甚于清朝,比清政府更加的排外和封闭。所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得到了自己的利益,自然而然的就继续支持清政府了。思想上的主动权太平天国也没有抓住。清政府镇压的理由之一就是,太平天国打压儒学,视太平天国为异端。太平天国在军事斗争中,所到之处,有关儒学的东西都会被摧毁,这就让已经受儒学影响的人民接受不了。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甚至还创造了一套类似邪教的思想,来控制人民。如此的不伦不类思想,正好被清政府抓到了思想主动权。太平天国颁发过两部施政纲领,一部是《天朝田亩制度》一部是《资政新篇》。但是这些施政纲领都像口号一般,并没有真正地实施过。许多施政口号,不过是太平军为了吸引人们加入太平军,为了蛊惑人心而创造出来的。在天京又两千多个大大小小的王,着必然不是传说中的大同社会。圣库宣传的平均分配,一夫一妻耕者有其田等分一系列口号,都被统治者自己一一打脸,在天京洪秀全有八十个妃子,天京最好的那些房子全都是各路王爷的。太平天国只有空想性,还有欺骗性。百姓发现自己被骗之后,自然会对太平天国失望。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的强大,也是压垮太平天国的稻草。攻陷天京的战役,就是湘军的曾国荃完成的。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初,他们所面临的政府军队主要是绿营兵和驻扎在地方的八旗兵,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告诉我们,这些人的战斗力是极其低下的。后来面对太平军的强大进攻,咸丰帝也感觉已经快没有想样的军队能阻挡他们,于是便下方权利到地方,地方可以自己组织武装来对抗太平军。湘军和淮军由此应需而生。湘军淮军的士兵多是当地晓勇,从当地的民团中抽取出来,拥有一定的军事基础。同时这些又朝廷授予权力的地方大员们,招兵买马。大批猛将投入他们的麾下,李鸿章就曾经是曾国藩帐下的一名将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们又得到了列强提供的大量新式武器,还有洋枪队的帮助。很快,他们就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慢慢的占了上风。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太平天国冲击孔庙,四书五经,对于淘汰腐朽文化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把中国所有文人都当做了自己的对手。不仅如此,太平天国几乎反对中国一切的宗教信仰,包括但不限于传统道教,佛教,这就导致很多农民阶级也不认可他们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的外来矛盾十分尖锐。在各种原因的杂糅下,失败几乎是太平天国的宿命,这结局从其诞生就已经决定了。然而我们要承认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是数千年封建压迫下,广大农民阶级出于对自由平等的渴望而发出的一声怒吼,这对于后世革命的发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发布于 2023-05-20 17:01赞同 8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会失败? - 知乎
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会失败?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中国历史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会失败?曾国藩创立湘军,击败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似乎有着其本质的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呢?显示全部 关注者18被浏览25,631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10 个回答默认排序任化邦千寻幽井置铁函,百拜丹心今未死。 关注太平天国是被清国的英法美洋爹领先三百年的科技击败的,不是被食人生番曾国藩击败的,太平天国失败的核心是不懂外交,不懂像清国那样割地赔款买大烟讨好洋爸爸,最大的责任人是李秀成妄攻上海激怒英法。李秀成打疼洋爹后,太平天国的毁灭就必然了,三百年科技代差太可怕了。发布于 2021-12-21 10:23赞同 7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陈圣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关注因为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蒋介石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当奴隶,亦不可得。”《李秀成自述》:“鬼子到过天京,与天王及(叙)过,要与天王平分地土,其愿助之。天王云不肯:‘我争中国,欲相(想)全图。事成平定(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但凡洪秀全愿意给洋人当狗,洋人会不支持他划江而治?所谓断绝中华文明,无非是一群给满清当狗的无耻文人给自己贴金洗白而已:《原道醒世训》:https://zhuanlan.zhihu.com/p/336553509节选: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奸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作为偶像的孔子要打倒,这是近代中国的一大历史任务,洪秀全一样推崇孔子的学说,太平天国运动只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机会)编辑于 2021-06-29 05:56赞同 8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清末农民起义战争)_百度百科
运动(清末农民起义战争)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太平天国运动播报讨论上传视频清末农民起义战争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的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起义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起义战争的高峰。 [15]中文名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间1851年 至 1864年参战方清军,太平军主要人物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结 果天京失陷,运动失败主要文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目录1背景2历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事变▪防御战3结果▪天京失守▪余部斗争4影响5评价6争议7失败原因▪丧失斗志和指挥失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腐败严重▪其他背景播报编辑洪秀全雕像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1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1]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2]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3]历程播报编辑金田起义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众到桂平金田村“团营”。1851年1月11日 [4],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永安建制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后转至武宣。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称“天王”,并分封杨秀清为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5月16日由东乡突围北上象州,因遭清军堵截,折回金田地区,被包围。9月下旬,突围北上攻占永安(蒙山),粉碎清军围攻。太平军在永安一面抗击清军进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5]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进军永安图突围北上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攻桂林不下,转攻全州,冯云山中炮身亡。后折入湖南道州(道县),在此整顿队伍,增修战具;制备军火,并作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决策。8月10日,弃道州东进,占郴州,建立“土营”。9月攻长沙,萧朝贵阵亡。12月占岳州(岳阳),建立水营。 [6]1853年1月攻下武昌,震动清廷。2月9日,洪秀全等率领号称50万众、船1万余艘,夹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势如破竹。3月19日占领江南重镇江宁(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旋派军两支攻占镇江、扬州,与天京形成犄角之势。 [7]定都天京太平军攻占江宁后不久,清军即赶来堵截。钦差大臣向荣率万余人在天京城东建立江南大营,阻扼太平军东出苏、常;钦差大臣琦善率万余人在扬州外围建立江北大营,遏止太平军北上中原。同时拟南北配合,伺机夺占天京。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 [7]太平天国金殿出师北伐1853年5月13日,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领2万余人由浦口出发,奉命“师行间道,疾取燕都”。太平军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河北)长驱北上,于1853年10月29日进抵天津西南的静海、独流镇,驻守待援。清廷震惊,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后又任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会同胜保“进剿”。 [8]北伐军陷于清军重兵包围之中,时值隆冬,军资缺乏,援军不至,处境日艰,被迫于1854年2月5日突围南走束城,旋又至阜城。清军紧追不舍,北伐军再度被围。洪秀全、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时,才考虑派军增援。 [6]1854年2月4日,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等统率北伐援军7500人,从安庆出发,经皖北、苏北,直入山东。4月12日克临清,旋遭胜保部围攻,27日在南退途中溃散覆灭。5月天京再组援军未果,北伐军遂陷于孤军作战。林凤祥、李开芳得知援军北上,于5月5日由阜城突围东走,占领东光县连镇。为分敌兵势,迎接援军,李开芳率千余骑于28日突围南下,占据山东高唐,获悉北伐援军已败,乃筑垒固守。北伐军兵分两地,势更孤单。 [6]1855年3月7日,连镇被僧格林沁攻陷,林凤祥被俘。僧格林沁旋南下会胜保军猛攻高唐。 [8]李开芳突围南走茌平县冯官屯。5月31日,冯官屯在僧格林沁引水浸灌下失守,李开芳被俘。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但由于战略上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终致全军覆没。太平军北伐图 [9]领军西征在北伐的同时,1853年6月3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步军两三万人,由天京溯江而上,开始西征。意欲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10日西征军占领安庆,旋进围南昌,攻城80日未下,撤围北返。 [6]石达开至安庆主持西征战事,集中兵力进攻皖北,于1854年1月14日攻克庐州(合肥)。继率师西攻,于黄州堵城大败清军,乘胜再占汉口、汉阳,进围武昌。同时分军两支向鄂北、湖南进军。与曾国藩所率湘军战于岳州、湘潭和靖港,失利退出。湘军乘势陷武汉,并突破太平军田家镇、半壁山防线;1855年1月,兵锋直逼九江。为阻遏湘军攻势,石达开率军驰援,于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旋乘胜反攻,再克武汉三镇。清廷为挽救败局,调集兵力围攻武汉,西征军与湘军在武汉周围激烈争夺。 [8]1855年10月上旬,曾国藩自江西遣军援鄂,武汉形势危急。石达开又率部西上,败湘军于咸宁、崇阳,并乘虚挺进江西,连占7府40余县,困曾国藩于南昌,西征军事达到巅峰。1856年3月,石达开奉命率主力回救天京,西征作战结束,基本实现预定战略目标。自太平军北伐、西征后,天京一直处于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的包围之中。 [6]1853年12月,太平军弃守扬州,江北仅占瓜洲。1854年夏,清军自广东调“红单船”50艘驶抵天京江面, [8]天京上下游交通受阻。 [10]1855年8月,芜湖失守,镇江危急,天京外围的军事形势日趋严重。是年底,洪秀全、杨秀清决定从西征战场调兵回救。 [10]1856年2月,燕王秦日纲率数万人自天京援镇江,北渡瓜洲,4月攻破江北大营,重占扬州,旋又南渡,连破镇江外围清军营垒后撤回天京。时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前线赶回,太平军兵力更厚,6月攻破江南大营。向荣败走丹阳,不久忧愤而死。至此,天京的威胁基本解除。太平军西征前期形势图天京事变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相救。9月初,杨秀清及其部属数万人被韦昌辉残杀。 [2]不久,韦昌辉又被洪秀全处死。合朝文武迎石达开到京辅政。石达开因遭洪秀全疑忌,于1857年5月负气出走,率数万将士脱离天朝,独立作战。虽继续反清,但远离根据地,于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灭。 [2]经此“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只有安徽战场控制地区略有扩大。从此,太平天国开始衰败!防御战此时,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全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处于高潮,加之洪秀全起用李秀成、陈玉成等一批年轻将领,才使军事形势没有发展到恶化的地步。1858年初,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再次围攻天京。 [8]为解京围,后军主将李秀成请命出京,与前军主将陈玉成在安徽枞阳举行会议,确定作战方略。 [2]会后,陈玉成率部首先攻占庐州,后南下会李秀成部,于1858年9月27日攻破位于浦口的江北大营。此时,湘军自湖北两路东犯,南围安庆,北攻庐州。湘军悍将李续宾率5000之众于11月3日进抵庐州南面的三河镇,陈玉成得报,约李秀成等部先后赴援,在三河外围全歼李续宾部,并乘势收复舒城、桐城等地,迫使进围安庆的湘军撤回湖北。三河大捷形势图1860年初,江南大营再次合围天京。忠王李秀成与干王洪仁玕商定采取“围魏救赵”之策,解救京围。2月10日,李秀成率2万余人经皖南入浙,攻占杭州,诱使江南大营分军往救。俟清军援兵抵杭,即弃城昼夜兼程北返。4月下旬,各路太平军进抵天京外围。5月2日,再破江南大营。旋乘胜东征,连占句容、丹阳、常州,6月2日占领苏州。接着进军上海,因内应被破坏,又遭英法侵略军阻击,未能得手。正当太平军进攻上海之际,清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北巡抚胡林翼督率湘军水陆师5万余人东下进围安庆。9月,洪秀全调集大军,西上救援。陈玉成率军走江北,李秀成率军走江南,约定次年4月“合取”湖北,迫使湘军回救,以解安庆之围。 [10]太平军东征苏南形势图1861年3月,陈玉成占领湖北黄州,由于受到英国侵略者恐吓阻挠,停攻武汉,4月下旬返回安徽。李秀成部迟至6月才抵武昌外围,得知陈玉成部先回安徽,也东返浙江。“合取湖北”计划彻底落空。此后,洪秀全增调兵力,三次强攻围困安庆之敌,均为湘军所败。9月5日,安庆被湘军攻陷。陈玉成坐守庐州,束手无策。1862年初,派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赴河南、陕西招兵,皖北兵力更加单薄。李秀成率部再次进军上海,因英法侵略军与清军联合抵抗,未能得手. [2]4月至5月间,署江苏巡抚李鸿章率淮军6500人自安庆分抵上海,东线军事形势日渐严峻。 [2]5月,荆州将军多隆阿率清军来攻,陈玉成弃城走寿州,为团练头子苗沛霖诱擒,解送清营遇害。天京西部防线瓦解,东南方面却有所发展,太平军于年底攻占杭州及浙江大部地区。1862年3月下旬,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从安庆沿江东下,5月底直抵天京城郊。 [8]洪秀全急令在上海前线督战的李秀成火速回援。9月,李秀成等“十三王”统率10余万人自苏州等地回救,急攻40余日,未能取胜。不久,洪秀全又责令李秀成率部“进北救南”,企图取道江北西入湖北,迫使围城湘军回救。李秀成部在西进途中遭湘军节节阻击,进至安徽六安被迫折返,途中又遭湘军拦截,损失精锐数万。与此同时,李鸿章淮军在“常胜军”支持下,由上海西进,于1863年12月攻陷苏州、无锡,兵锋直逼常州。 [2]浙江巡抚左宗棠率部自江西攻浙江,于1864年3月攻陷杭州,并基本占领浙江全省。 [2]曾国荃部湘军则逐一攻占天京城外要点,对天京形成合围。 [2]苏州陷落后,李秀成自前线返回天京,建议“让城别走”,遭洪秀全拒绝,乃布置死守。结果播报编辑天京失守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1864年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无一降者。 [8]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但分散在长江南北各个战场上的数十万太平军,仍英勇顽强地抗击清军的进攻。余部斗争天京城破后,李秀成带幼天王突围而出,不久失散。1864年7月22日,李秀成被俘,8月7日被害。 [10]幼天王在江苏东坝与洪仁玕相遇,经浙江进入江西,10月分别被俘,11月在南昌遇害。 [10]活动于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的太平军,在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等带领下,转战于江西、福建、广东,最后于1866年2月在广东嘉应州(梅州)被清军击灭。 [10]远征陕西的陈得才、赖文光等部太平军,在回救天京途中,于1864年11月在湖北、安徽境内为清军所败,余部由赖文光率领与捻军合编,坚持反清斗争,直至1868年失败。影响播报编辑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从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图册参考资料 [16])评价播报编辑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争议播报编辑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种:第一种,认为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如刘大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太平天国期间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而“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群众是旧式农民战争中的群众。”因此,“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革命的顶峰。” [11]第二种,认为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如郭毅生在《略论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一文中提出:太平天国革命无可非议的是农民战争,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它爆发于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崛起于经济较为发达、中西交通频繁的两广,“此时社会各阶级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等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如“杨秀清、萧朝贵、秦日昌等人便是无产阶级分子杰出代表”(此等人作者认为属于市民等级,编者注)。“因此,就不能不使得太平天国革命具有了迥异于以往单纯农民战争的许多特点,其中如政治纲领中提出的平等观念,否定专制神权和专制政权的思想,便带有较为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11]失败原因播报编辑丧失斗志和指挥失误过早建都丧失锐气。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杨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决定建都于南京,并改南京为天京。在太平军攻占武昌时,就存在着去向问题,北进河南则威胁清京,东下金陵则有可能形成割据局面。如今太平军已顺利攻占南京,同样又存在着去向问题。如果以南京为根据地,然后向北发兵,把战略重点放在推翻清王朝上,这样的话,太平军就应集中精锐部队及最有权威的将领进入河南、河北、山东,兵锋直指清廷,这当是太平军攻占南京的战略抉择之一。如果过早在南京建都,太平军必然以保卫天京的安全为目的来部署一切兵力,革命的进攻阶段就会停顿下来,锐气就会减退。因此,在南京建都实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而这却是出自洪秀全、杨秀清的意愿。太平军离开广西之后,便有“取金陵为本”之议。杨秀清认为只要占领了南京,即使成不了事,也可占领黄河以南。洪秀全则多次称南京为“小天堂”,把“小天堂”作为奋斗的目标。在建都问题上,洪、杨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 [12]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战争中,尤其是在革命战争中,在没有获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之前,迅速行动是一个基本规则。” [13]占领南京当然不是决定性的胜利。洪秀全、杨秀清们理应略作休整之后,迅速行动起来,率主力部队越过长江,乘清军已如惊弓之鸟之际,向江北推进。时值三月,天气转暖,士兵生活容易适应,加上皖北、山东饥民甚多,太平军一到,饥民相率加入太平军,形势当会有重大发展。建都天京之所以是失策的,是因清政府还未推翻,革命的历程正急速地向前发展之时,突然停止了脚步,这就给清廷留下极大的喘息机会。清军在惊魂稍定之后重整旗鼓,很快在南京城外扎下了江南大营,使太平军的作战部署不得不以护卫天京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太平军战略上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由于贪图安逸而逐渐丧失了革命锐志。 [1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国起义带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守旧性,以及眼光短浅等毛病,在太平军中都有突出表现。许多太平军将士参加革命都是出于生活所迫,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地位。用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的话说,当时太平军将领号召“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可以“同家食饭”。这和旧式农民起义者的动机是一致的。许多太平军将士在参加革命队伍时,就是抱着当将军、当丞相、当夫人的目的来的。太平军将领也用这些来鼓动士兵英勇作战。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围时,号召“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因为这样做了,就能“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这样的许愿在杨秀清发布的布告中也出现过。为了达到这些不太清晰的目标,他们作战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牺牲。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最终总是归于失败,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的局限。 [12]正是因为这样,历史上再高明的农民领袖也只能按照封建国家的轨道行事。洪秀全本来是要建立一个新朝代新国家,但在永安封王时连一个合适的名称也找不到,只好“姑从凡间歪例”,把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都封王,称为王爷,并相应地制订《太平礼制》来规定各级官员的尊卑和特权。洪秀全还在《天父诗》中公开宣扬封建道德中的三纲五常,说什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政权形式一经沿着封建政权的轨道走下去,性质就变了,领导人的思想就变了,对革命事业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12]神权左右皇权导致核心矛盾。历代农民起义常有披着宗教外衣,即以神的意志和形式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如张角以太平道为号召,朱元璋信奉白莲教等等。但当这些宗教组织演化成农民起义,特别是建立了农民政权,或农民起义领袖称王称帝之后,一般都放弃宗教组织,专心进行夺取政权或发展革命势力的斗争,如朱元璋称帝之后,立即取缔白莲教,禁止其活动。而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教权就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12]洪秀全既是拜上帝教的教主,又是太平天国的天王。作为教主,他虽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却失去替天父、天兄传言的权利。金田起义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认。杨秀清作为天父的代言人,可以随时制约洪秀全。洪秀全作为天王,却没有实际权力。这就使杨秀清的权力过大,造成洪秀全权力不能集中的局面。其实,洪秀全并不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假若在金田起义或永安封王时就取消拜上帝教,一切按新建立的组织行使职能,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资格就自然消失了,洪秀全作为天王的权力就能集中。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 [12]天京事变后,由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所谓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太平天国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宗教的第一句话就是谎话;宗教一开头向我们说明某种人的事物的时候,不就把这种事物说成某种超人的、神的事物吗?” [14]洪秀全向教徒灌输的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今天父代言人被人家袭杀时并没有显示出这些权能,人们自然不会和先前一样,虔诚地去信所谓的皇上帝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导致分散主义滋生,使太平天国一步一步走向低谷,难有回天之力。 [12]腐败严重腐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太平天国的腐败是和建都天京同时产生的。尽管洪秀全曾经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他这些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捡来的货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没有深化,也没有消化。洪秀全很难把这些平等思想付诸实践,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即《太平礼制》所规定的等级来规定自己所应该享受的待遇和特权。 [12]洪秀全、杨秀清占据南京以后,便以为可以立国,把享受和特权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两江总督府为天王府,尽其奢华营造天王府。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东王府也是穷极工巧,骋心悦目。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就大造王府,广选后妃,洪秀全的后妃竟达88人之多。洪秀全、杨秀清住进王宫,作为农民领袖本是司空见惯的通病。问题是天王府不是当作指挥革命战争的中心,而是行使特权的神圣无比的宫殿。朝天门外大书曰:“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中云。”而在木牌楼上则书有“天子万年”、“太平一统”。一个“止行”诏,洪秀全就把自己和众位大臣隔开了。当年同生死共患难的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都不能随意出入天王府。昔日的兄弟今日的丞相们,临朝时,也只好站在朝门外列队,对洪秀全不能仰视,否则就有杀身之祸。洪秀全俨然已成为“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封建皇帝。 [12]杨秀清是农民起义领袖有眼光的,不论是指挥战争,还是组织政府,他都有许多建树,为太平天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建都南京后,杨秀清的封建特权恶性膨胀。一到南京,他就建起了高大的王府,三年多的时间,从不出南京城一步,但在城里则为统治一切的全权主宰。所有军国大事仅与东殿尚书侯谦芳、李寿春等一二人计议,严重脱离群众,加之作风极度张扬,每次出门都盛陈仪仗,不知自忌,甚至用代“天父下凡”来惩罚洪秀全,最后更是发展到“逼封万岁”。为了显示特权,杨秀清还设立各种酷刑,如鞭打、枷杖、斩首、五马分尸等,连韦昌辉、秦日纲、黄玉昆等一些高级将领都被他杖责过。杨秀清的骄横,造成他和诸多朝臣的积怨,也导致洪秀全的不满,终于酿成了一场灾难——天京事变: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和太平军精兵两万多人被韦昌辉滥杀。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回到天京,受到天京军民的热烈欢迎,满朝同举石达开提理政务。可洪秀全却对石达开大生疑忌,重用自己的兄弟安福二王,以牵制“翼王”,并有“阴图戕害之意”。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率20万精兵远离天京。经过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虽经陈玉成、李秀成等后期太平天国名将的努力,军事上稍有起色,但终究缺乏回天之力,最后一步一步走向失败。 [12]其他比如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起来,残酷镇压太平天国等。 [12]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太平天国为何失败?杨秀清有统一指挥权,却没有容人之量_腾讯新闻
太平天国为何失败?杨秀清有统一指挥权,却没有容人之量_腾讯新闻
太平天国为何失败?杨秀清有统一指挥权,却没有容人之量
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却能多次击败八旗、绿营、湘军,甚至全歼李续宾湘军主力,以及胜保的骑兵军团,一度扭转危局。
陈玉成、李秀成获胜的背后,是暂时解决军事指挥权问题,各部协同作战。第一次枞阳会议,取得桐城大捷,收复皖北,吸纳捻军。第二次枞阳会议,取得浦口大捷,打通京师运输线;出兵三河,全歼李续宾,湘军东征势头受挫。
建平会议,各路太平军首领纷纷前来,诸侯王一起商议对策,彼此相互配合。接下来,李秀成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并乘胜夺取江浙,为太平天国续命数年。
可以说,天京事变后,太平军之所以获胜,是因为暂时解决军事指挥权。此后一系列失败,也是陈玉成、李秀成不在合作,诸侯王各自为战,终于被各个击破。
历代农民起义,能否取得胜利,关键在是否统一指挥权。朱元璋为何获胜?胡大海东征,与张士诚厮杀,儿子胡三舍违反军令,私自酿酒贩卖,朱元璋将其处死。
酿酒贩卖,事情可大可小,朱元璋却力排众议,不顾众将求情,杀了胡三舍,这是为何呢?很简单,朱元璋要告诉大家:他有绝对指挥权,军队要绝对服从。
杀了胡三舍,胡大海能怎样,敢反抗朱元璋,或者投降张士诚吗?答案是,胡大海还得继续卖力拼杀,化悲痛为力量,强攻湖州,毫无怨言。
再看李自成,攻入燕京后,刘宗敏纵容士兵劫掠,抢夺吴三桂爱妾陈圆圆,李自成却不能阻止。李自成让刘宗敏带兵征讨吴三桂,也遭到拒绝,还公开说:“大家都是贼,凭什么让我去。”
从胡大海、刘宗敏的表现可以看出,为何朱元璋能建立明朝,李自成只能落得九宫山被农夫打死的下场。
太平天国为何失败?李秀成终结了“十大误”,指挥权混乱是关键。因为,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已经谈不上统一指挥,只能靠各路将领自己合作,而不是中枢强大。
杨秀清,太平天国唯一具有统治指挥权的诸侯,但他综合能力一般,又没有容人之量,把太平天国带到了万丈深渊。
说起杨秀清,无论是清军、太平军,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因为,太平天国前期许多重大胜利,都是在杨秀清的策划下取得,他具有一定的统帅才能。
那么,为何还说杨秀清综合实力一般呢?很简单,这些辉煌胜利的背后,不是杨秀清多么高瞻远瞩,多么深谋远虑,而是他具有统一指挥权,容错率高而已。
先看北伐作战,2万精兵孤军北上,这是什么概念?这2万人,都是太平军的精锐部队,将领以两广“老兄弟”为主,士兵则是两湖人马,都是百战之师。
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太平天国初期,绝对的前锋大将。如此精锐的一支劲旅,却被杨秀清拿去北方冒险,导致全军覆没。
北伐遇到挫折后,又相继派出朱锡琨、曾立昌、秦日纲等几批北伐援军,人数才几千人。结果,朱锡琨吃饭时被清军引爆炸药,除了林绍璋一部保存完好,其余都溃败。
曾立昌到了临清,遭遇清军围追堵截,李开芳还要去救援。结果,李开芳还没到战场,曾立昌就全军覆没,本人纵马跳入黄河。
秦日纲更猛,刚到舒城杨家店,就抱怨:“北路妖军太多,无路可走”。清军防守森严,秦日纲都不尝试进攻,兵力不足是主要原因。
李秀成的“十大错误”中,北伐占了“三项”,可知杨秀清布局之糟糕。如果加上后来说的“天京事变”,以及林绍璋的“湘潭惨败”,跟杨秀清有关的“十大错误”,东王占了5个,也就是一半。
北伐惨败,太平天国失去了大量精锐老兵。试想,如果北伐军投入西征,充当西征主力,曾国藩的湘军岂能有机会崛起。林凤祥投入北伐,南昌势在必得,江西早就是太平天国版图了。
北伐之所以是这个结局,杨秀清负主要责任。但是,考虑到北伐军团都是西王萧朝贵的部下,也不排除杨秀清想借助清朝之手,削弱萧朝贵势力的可能。
要知道,萧朝贵在太平天国前期,一度超越杨秀清,实际主持军务。萧朝贵不但兵马众多,还享有“天兄下凡”的资格,且身体素质非常好。杨秀清虽说能“天父下凡”,但身体很差,力不从心。
北伐的同时,太平军还进行西征,杨秀清的指挥水平,以及容人之量,可以清楚看出来。西征获胜,不是杨秀清多高明,而是他容错率高,大家暂时容忍“天父下凡”,不撕破脸皮而已。
李秀成自述中,对林绍璋的“湘潭惨败”一顿痛骂,说这是重大错误。为何这么说呢?湘潭惨败,让靖港大捷的成果化为乌有,曾国藩绝处逢生,湘军也站稳脚跟。
靖港失败,让本就对曾国藩不满的朝廷、湖南官僚士绅有了对付湘军的理由。如果湘潭还失败,则长沙丢失,曾国藩非但不能继续创办湘军,自己能否活下来都是问题。
那么,为何湘潭会失败,主要是林绍璋无能。林绍璋,杨秀清的人。西征本来是由韦氏国宗、石氏国宗负责,韦俊、石祥祯都是名将,曾天养也是狠角色,杨秀清偏偏让林绍璋上阵,还充当主力,也是醉了。
挂帅西征前,林绍璋的战功是“与朱锡琨北伐,六合大营被焚毁,他自己保全部队”,仅此而已。可以说,林绍璋几乎没有跟清军交战,没啥军事经验。后来安庆之战,林绍璋的糟糕表现,让陈玉成陷入绝望。
才能平庸,威望不足,林绍璋为何挂帅?很简单,杨秀清不希望韦氏国宗、石氏国宗的力量过于强大,故而要培养自己人,让其他“国宗”当副手。
湘潭战败,湘军乘胜扩大战果,抵达田家镇。此时,杨秀清也不舍得派韦昌辉或者石达开等名将出击,而是让秦日纲负责,且全权遥控战场。如此,田家镇之战又溃败,数千艘战船被焚毁,太平天国的水师力量几乎覆没。
田家镇战败,湘军杀到九江城下,韦氏国宗与石氏国宗西征的成果,几乎化为乌有。曾国藩甚至叫嚣,过年之前夺取安庆、南京,活捉洪秀全、杨秀清,然后欢度新春。
北伐惨败,西征也是虎头蛇尾,杨秀清是主要责任人。从西征上看,杨秀清犯下太多的错误,既有能力不足的一面,也跟缺乏容人之量有关。
当然,每一次重大失败后,杨秀清都能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部署,并调动各方力量,从而赢得新的胜利。例如,田家镇惨败后,石达开上阵,取得九江、湖口大捷。
战争失败,还能享有如此高威望,统一指挥各路兵马,这是杨秀清的优势,他的容错率比别人高很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杨秀清享有“天父传言”资格,实力派暂时容忍,不敢撕破脸皮。
但是,天下尚未拿下,杨秀清就开始布局,想削弱实力派,增强自身力量,韦昌辉、石达开等实力派岂能服从呢?要知道,杨秀清没啥家族背景,所谓“天父下凡”并不存在,硬件强大的韦昌辉、石达开岂能任由东王胡来呢。
杨秀清也知道韦昌辉、石达开的实力,知道他们硬件强大,非要正面厮杀,掀翻桌子,他也搞不定北王、翼王。如此,杨秀清便经常以“天父下凡”来惩罚韦昌辉、石达开,甚至公开杖责,让诸侯王下不了台面。
杖责诸侯,名义是“天父”,而不是东王,这本身就表明杨秀清底气不足,只是他具有“天父”这以光环而已。后来,杨秀清想接管韦昌辉、石达开家族打下的基地,北王、翼王终于站到天王这边,杨秀清死于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前,大家考虑到“天父”因素,为了维持信仰纽带,而不得暂时接受杨秀清的统一指挥,即便诸侯王内心不满,也要服从安排。天京事变后,所谓的“天父”就是个笑话,建立在沙滩之上的楼阁,一碰就倒,神话就此破灭。
统一指挥体系,对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是一种奢望。陈玉成、李秀成一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协调各路将士行动。但是,依靠各地军头开会来实现临时的统一指挥,注定不会长久,太平天国终究在各自为政中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