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最新版本|王志伟

作者: tp最新版本
2024-03-08 03:59:35

王志伟(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_百度百科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王志伟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103个义项)添加义项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王志伟播报讨论上传视频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志伟,男,博士,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获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中文名王志伟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1]职    业教师 [1]主要成就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职    称教授 [1]性    别男职    务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3]目录1研究方向2主讲课程3学术兼职4人物经历5教育情况6科研项目7获奖记录8主要专利研究方向播报编辑膜法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主讲课程播报编辑《废水物化处理》、《环境污染与防治》 [1]学术兼职播报编辑1. 国际水协(IWA)膜技术专家组管理委员会委员2. IWA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3.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4.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给排水专业委员会第七届青年委员会委员5. 国际水协(IWA)膜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分会委员 [1]人物经历播报编辑1999年9月-2003年7月 同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2003年9月-2005年3月 推荐免试攻读同济大学市政工程硕士;2005年3月-2008年3月 提前攻读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博士,获工学博士学位。 [1]2008年7月-2011年11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硕士生导师2011年12月-2013年10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高等研究院研究员2014年12月-至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1]教育情况播报编辑1. 主讲《环境污染与防治》通识教育课、合作讲授本科生主干课程《水的物化处理》,曾获同济大学2010-2011学年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2.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1]科研项目播报编辑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溶解性有机物形成膜污染的短程迁移行为与微界面过程解析(主持);2.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低成本有机废水资源与能源转化耦合二氧化碳减排的新型系统技术-课题-自养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有机废水的研究(同济课题主持);3.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科技攻关专项:新型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性能研究与示范(同济方第1负责人,已结题);4.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科技攻关专项:剩余污泥制备再生水工艺中平板膜的研制与应用(同济方第1负责人,已结题);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青年课题):平板膜-生物反应器污染机制及新型污染控制措施研究(主持,已结题);6. 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项目:MBR中溶解性有机物特性及对膜污染的影响(主持,已结题);7.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任务 研究任务:主动诱导污染型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技术研究(已结题)。 [1]获奖记录播报编辑1. 201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个人排名第1);2. 201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个人排名第1);3. 2011年第三届SCOPUS“寻找青年科学之星”环境科学领域铜奖;4. 同济大学2010-2011学年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5. 2010年3月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1);6. 2009年1月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个人排名第13);7. 2007年12月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个人排名第4); [1]主要专利播报编辑1. 一种基于碳源回收的低能耗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201210012247.6),第一发明人;2. 厌氧发酵产酸强化膜-生物反应器脱氮处理工艺(201110427311.2),第一发明人;3.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在线清洗方法(201110127476.8),第一发明人;4. 一种水中杂质分离的预处理方法(201210109620.x),第一发明人;5. 在线清洗卷式膜-生物反应器(201010148366.5),第二发明人;6. 厌氧动态膜生物污水处理工艺(ZL200710042930.3),第四发明人;7. 一种异位诱捕膜污染物的控制膜污染方法(ZL200810039283.5),第四发明人。 [1]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王志伟-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志伟-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现任领导

组织架构

历史沿革

媒体聚焦

标识标志

师资队伍

杰出人才

专技教师

专职科研队伍

管理服务队伍

荣退荣休教师

人才培养

招生信息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毕业与学位授予

联合培养

对外交流

跨学科可持续发展教育

国际学位项目

导师详情

科学研究

支撑平台

重大项目

研究成果

合作交流

IESD简介

国际科研合作

国际交流

联合培养

对外交流

党政工作

党务工作

人事工作

安全工作

工会工作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学生事务

就业信息

毕业去向

校友联络

校友动态

校友企业

历届合影

社会服务

校企合作

培训基地

科普工作

对外平台

信息服务

院图书馆

信息公开

规章制度

招聘信息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杰出人才

专技教师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助理教授)

导师详情

专职科研队伍

管理服务队伍

荣退荣休教师

王志伟

当前位置 :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技教师

 > 

教授(研究员)

 > 

W

 > 

王志伟

姓名:王志伟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zwwang@tongji.edu.cn

研究方向

教育及工作经历

教学科研

1. 膜法污水处理/资源化理论与技术

2.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理论与技术

3. 工业园区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电话: 021—65983869

版权所有:同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手机版

学院公众号

党支部微share

高峰学科

青春环境

学工办

地图

王志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_百度百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王志伟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103个义项)添加义项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王志伟播报上传视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志伟 (1948—)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副主席;全国经济类核心刊物《经济科学》杂志编委;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顾问、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中文名王志伟国    籍中国出生日期1948年性    别男职    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目录1人物经历2讲课程3出版图书4主要贡献人物经历播报编辑王志伟 (1948—)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现为西方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主任。讲课程播报编辑“西方经济学说史”、“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管理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当代西方经济思潮评介”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名著研读”等课程。出版图书播报编辑经济学理论及现实问题的思考作者名称 王志伟作品时间2005-10-25《经济学理论及现实问题的思考》是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作者名称 王志伟作品时间2004-9-1《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是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志伟。国际金融作者名称 王志伟作品时间2007-7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调节、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债务危机、国际金融机构等。宏观经济学作者名称 王志伟作品时间2008-1《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核心教材?宏观经济学》内容简介为;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性教材。《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核心教材?宏观经济学》在介绍宏观经济的衡量、目标及结构等基本内容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引申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应用,并由此推导出IS—LM模型,以及宏...经济思想史作者名称 王志伟作品时间1999-1经济思想史,ISBN:9787500541134,作者:王志伟查看更多书籍主要贡献播报编辑主持和参加过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的课题,以及一些横向课题的研究。内容涉及:“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当代西方经济长周期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当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连续实行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累积效应”等。现正从事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研究”课题研究、国家重大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下的“西方经济学”及“《资本论》导读”教材的编写,还有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另外,还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评析”项目的第一首席专家。研究成果曾经获得:北京大学首届“五四”青年科学成果奖论文二等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一等奖(合作)、吴玉章奖金一等奖(合作)、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合作)、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合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中国改革成果通报”荣誉奖等。教学曾经获得:北京大学光华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花旗二等奖)、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教材一等奖)等。公开出版和发表的著作与成果:专著及教材20余部、译著10余部、论文50余篇。曾到美国、德国、韩国进行短期交流、访问和讲学。论文1. “世界性经济危机:理论和现实的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2. “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3. “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3期。4. “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什么不能解释和解决危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2期。5. Li Qing, Wang Zhiwei, “The Taylor Rules and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 in China: 19942006”.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ume5. Number2. June2010. Springer.6. “产品过剩、产能过剩与经济结构调整”,《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7. 王志伟、曾祥:“基尼系数背后的相对收入流动”,载《发展研究》2010年第4期。2010年出版的独立译著:《宏观经济学》(第10版),[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一、著作:1.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学说》,商德文、王志伟、宋新柳合著(王志伟承担其中第3、4、5 章,约5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年。2. 《评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胡代光、魏埙、宋承先、刘诗白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11章,约4万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该书曾获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0)、第二届“吴玉章奖金”著作奖(1992)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95)。3. 《国际金融学说史》,陈岱孙、厉以宁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一章第二节,约1万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4. 《中国经济概论》,萧灼基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3章,约3.7万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5.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商德文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19章,约4.5万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6.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约6万字);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年。7.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经济思想研究》,王志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8. 《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王志伟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9.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胡代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王志伟担任其中第十一章的写作。10. 《经济学发展轨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述要(第一辑),梁小民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王志伟承担其中“约翰·理查德·希克斯”部分,约5万余字)。11. 《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晏智杰(主编)、王志伟、杜丽群合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出版(王志伟承担其中“第三篇:从马歇尔到凯恩斯之间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共6章,约9万字)。12. 《经济思想史》(附经济思想史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王志伟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13. 《宏观经济学》王志伟 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14.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王志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15.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晏智杰、王志伟、杜丽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16.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志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17. 《经济学理论及现实问题的思考》(王志伟文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库,王志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18. 《宏观经济学》王志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19.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王志伟,范家骧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20.《宏观经济学》王志伟编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21.《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王志伟、李琼编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2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王志伟、湛志伟、毛晖合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我国连续实行短期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累积效应”(课题号:02JA790004)23.《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王志伟 专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3二、发表的论文:1. “发展第三产业应注意我国特点”,载1985年7月13日经济参考报。2. “控制基建规模主要应从资金来源上把关”,载1985年8月16、17日经济参考报。3. “马克思评资产阶级早期国际货币金融理论”,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6期。4. “试论马克思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现实意义”,载经济科学杂志,1989年第2期。5. “E. 曼德尔对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的探讨”,载经济科学杂志,1986年第4期。该文曾获北京大学首届“五四”青年科学成果奖论文二等奖(1987)。6.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载经济科学杂志,1987年第3期。7.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载经济科学杂志,1988年第1期。8. “二元体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载经济学家杂志1989年第4期。9. “由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引起的思索”,载《西方经济思想评论》第2辑,商务印书馆。10. “从凯恩斯到理性预期学派”,载经济学家杂志1990年第4期。11. “论经济波动与调控-对我国经济形势的深层思考”,载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第6期。12. “经济波动与经济调整”,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13. “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发展演变趋势的分析和历史透视”,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14. “社会集资要规范化、法制化”,载时事报告1993年第9期。1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长中的波动理论问题”,载生产力研究1994年第4期。16. “一定的经济波动是正常的”,载学习杂志1994年第11期。17. “古典市场伦理道德观的现实意义”,载经济科学杂志,1997年第4期。18. “人民币为什么不贬值: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可保持增长”,载中国评论(香港)杂志1998年4月号。19. “中国金融风险的预防与经济隐患的消除――亚洲金融风暴的警告和改革的迫切性”,载经济科学 双月刊,1998年第4期。20.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变缓的原因及对策”,载 中国科学报(海外版)1998年8月25日第4版。21. “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与实行减税政策的可行性”载《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实行减税政策的可能性”1999年第22期(总第24期)第7-15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22. “欧元汇率变动趋势的分析”,载《经济科学》杂志2001年第1期。23.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演变论要”,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四期。24. “20世纪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侯艺为第2作者),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25. “20世纪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启示”(毛晖为第2作者),载《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26. 王志伟:“经济全球化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27. 王志伟、范幸丽:“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及最新发展”,《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2期。28. 王志伟:“新经济自由主义在当前的国际影响及其教训”,《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29. 王志伟:《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30. “如何认识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国际影响及其教训”,载《海派经济学》第7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31. 王志伟:“核心产业、集群效应与区位优势:兼论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路调整”,载《发展经济学论坛》2004年第2期。32. 王志伟:“新经济自由主义研究中应该注意区分的若干问题”,载《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33. 王志伟:“哈耶克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载《福建论坛》2005年第5期。34. 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存异’与‘趋同’”,载《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35. 王志伟:“要算长远的经济‘大账’,从根本上调整我国畜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载《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2005年9月4日第9版。36. 王志伟:“亟待启动内在驱动力”,载《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2006年4月16日第9-10版。37. 王志伟:”动物安全与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皆须经济学’助阵’”, 载《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2006年11月26日第9-10版。38.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中'守旧'的'异端':评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载(第一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39. 齐福全、王志伟:“北京市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实证分析”,载《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7期。40. 李琼、王志伟:“中国货币传导机制:实证检验的再考察”,载《南方金融》2007年第4期。41. 王志伟:“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及其当前政策的基本认识”,载吴易风、程恩富、丁冰、李翀主编的《当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论文集)第184-188页。42. 李琼、王志伟:“1994-2006年我国货币信贷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载《经济科学》2008年第1期。43. 李琼、王志伟:“利率规则理论研究新进展”,载《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期。44.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以弗里德曼为视角的研究”,载《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45.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差异:弗里德曼与哈耶克”,载《社会科学研究》(双月刊)2008年第4期。46. Li Qing, Wang Zhiwei,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oney supply, banking lending and aggregate demand in China: 1994-2006,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y, Volume3. Number4. December 2008.47. 王志伟、孙科:《中国对美国出口决策机制实证分析》,载《亚太经济》2008年第6期。48.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异类”,载《当代经济理论研究》(论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9月。49.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异类——弗里德曼与哈耶克”,载《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50. 王志伟:“‘实事求是’和‘思想解放’是中国改革开放和长期发展的方法论基础”,载《纵论改革开放30周年:刘国光等26位学者多视角解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53. 王志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产权理论30年发展的阶段性认识”,载《经济科学》2008年第6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该文。54. 王志伟:“我国产权改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以新中国成立60年及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为依据”,载《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55. 王志伟:“产权问题的辨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产权问题”,载《现代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吴易风、程恩富、丁冰、李翀、刘长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10月。56.王志伟:“世界性经济危机:理论和现实的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57.王志伟:“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58.王志伟:“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3期。59. 王志伟:“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什么不能解释和解决危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2期。60. 李琼、王志伟:“泰勒规则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1994-2006”,《经济科学》2008年第1期。三、译著:1. 《管理经济学》[美]埃德温·曼斯菲尔德原著,王志伟 等合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2. 《应用微观经济学》[美]埃德温·曼斯菲尔德原著,王志伟 等合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3.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全四卷),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 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王志伟翻译部分词条。4. 《工商管理大百科全书》(全五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编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王志伟为第五分卷主编,翻译部分词条。5. 《西方经济学大辞典》胡代光、高鸿业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王志伟参加编写部分词条。6. 《组织行为学》[美] 黑尔里格尔,斯洛克姆伍德曼合著(王志伟为第二译者),翻译第3篇(共5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出版。7. 《治理机制》[美] 奥利佛·E·威廉森著,王健、方世健译,陈光金、王志伟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8. 《产权的缔约分析》[美]加里·D·利贝卡普著,陈宇东、耿勤、秦军、王志伟译,王志伟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9. 《宏观经济学》(第8版)[美] 鲁迪格·多恩布什、斯坦利·费希尔、理查德·斯塔兹合著,王志伟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出版。10. 《经济学百科全书》(上、下)王志伟为分卷主译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王志伟 中文主页 电子科技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

王志伟 中文主页 电子科技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

电子科技大学

English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研究领域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招生信息

学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王志伟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哲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岗

所在单位:物理学院

入职时间:2022-10-01

学科:理论物理

办公地点:科研4号楼物理学院C区318

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箱 : a5cbedc05c6cfda0a3e1dd85bd1c846512ebbd38dcc296f53be7e403c8789eead40c99f0cbe12b3341968487b9426639a3e7bddf35d0c88cd02b67f7bd1647072c822395a1f15ad25b7155f0487b9f3cc0d9ca15347002d5f86b384cada312f3a8f072f09bb8d31a1c807be3b03ac35e96cb0991fe9b165da0500fc7f8353d43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王志伟,现任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获得者,曾于2017年获得加拿大总督学术金牌,为加拿大授予博士期间学术成就的最高荣誉。并获得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全校最佳博士毕业论文,以及Ishwar Gupta物理奖。研究领域为高能理论物理,研究方向集中在超越标准模型新物理“唯象”与“理论”的交叉方向,是高能物理理论研究最前沿热门方向之一。近年来,已经在四个相关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在强耦合暗物质相变引力波,标准模型的渐进安全与紫外完备(UV Completion), 动力学对称破缺, 共形对称性下的高圈求和技术等方向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工作。完成学术论文27篇,其中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hys.Rev.Lett.,JHEP,Phys.Rev.D等发表论文21篇(含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19篇,包括4篇顶尖期刊Phys.Rev.Lett.,并有一篇入选PRL Editor Suggestion,另一篇PRL被丹麦基金委官网重点推荐) ,目前总引用651次,h-index 18,十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给邀请报告。紧密合作者包括丹麦与芬兰科学院院士Francesco Sannino教授,加拿大物理学会前主席Robert Mann教授,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何红建教授,著名QCD专家Tom Steele教授,世界著名建模专家Giacomo Cacciapaglia教授,欧洲著名大统一理论专家Roman Pasechnik教授。代表性论文详见inspirehep个人主页:   https://inspirehep.net/authors/1274149研究初心:随着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希格斯粒子的发现,越来越多来自实验与理论方面的证据表明,标准模型并不是终极理论。本人致力于从粒子物理中一些深刻的理论问题为出发点,探索他们在唯象学上的启示,尝试给出可以被探测的超越标准模型新物理的预言。这些深刻的理论问题涉及:1.标准模型的紫外发散(朗道极点)2.传统微扰计算失效问题 3.(弱电能标)对称破缺的起源与自然性 4.色禁闭(confinement)与退禁闭的相变。对理论物理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点击链接移步b站了解一下(43'-63')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专场物理学世界的图像与感知世界的距离正在日益增加,这无非是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渐接近真实世界。物理学院粒子与核物理团队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热烈欢迎具有粒子物理,宇宙学,对撞机物理,形式理论等背景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以及对理论物理具有热忱的本科生同学加入我们,一起在人类对宇宙认知的边缘反复横跳。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2011.1

2016.10

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

物理与工程物理

哲学博士学位

2006.9

2010.7

上海大学

应用物理学

工学学士学位

2022.10

至今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专任教师

2021.9

2022.9

瑞典隆德大学

高级博士后研究员

2019.9

2021.8

丹麦CP3-Origins国家杰出理论物理研究中心

博士后研究员

2016.9

2019.8

丹麦CP3-Origins国家杰出理论物理研究中心

合聘博士后研究员

2016.9

2019.8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合聘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Asymptotic Safety,Origin of Symmetry breaking and Coleman-Weinberg Mechanism,Grand Unified Theory,Phase Transition and Gravitational Wave,Dark Matter Theory,Composite Models,Conformal Field Theory at Large Charge,Conformally Symmetric Extension of the SM,Renormalization Group Method

渐近安全,对称破缺的起源,大统一理论,相变与引力波,暗物质理论,复合粒子模型,大荷下的共形场论,共形对称性构建超越标准模型新物理,重整化群方法

长期担任Phys.Rev.D, Nucl.Phys.B, Int.J.Mod.Phys.A, EPL等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团队名称:粒子与核物理团队

团队介绍:研究方向有强子物理,形式理论,超越标准模型新物理

团队年轻,课题多维,科研精进,每年持续发表高水平论文,合作者遍布全球,发展潜力巨大。

杜孟林

清水河校区: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邮编: 611731   沙河校区: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 邮编:610054蜀ICP备 05006379 号   I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280 号

手机版

访问量:次

开通时间: ..

最后更新时间: ..

西南交通大学教师主页 王志伟--中文主页--首页

西南交通大学教师主页 王志伟--中文主页--首页

登录

English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论文成果

专利

著作成果

科研项目

教学工作

教学资源

授课信息

教学成果

获得荣誉

获奖信息

招生信息

学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王志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岗

毕业院校: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所在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其他联系方式 : 293de505ded48f75dc3893b816b76204a1f66033f36b01034978e0d9b379f60cfea62ca38405cc8cd411d48e1debcf878b04008ae56a0235a5be2cafb6b3e975cb69b46a43cd55a758f37724d523b1d28a104a432cb5628eccc6939f9902277662ffa7343c47f31d465cb154c2ddfe0f07bba6e9497ab8c17b88e456c8cba8b3

邮编 : 9a48a00c58aedfeaefd56ba9760cd195ad2671d72445b36c3f63bdf37977ebb4db953541a1e23d7a65d9bea4c0067943e146442005a2e892d38f64e273d353d2139238352fd7cd6d53d38e707d6d02a42b9fb79d41048691aeef5b373b4d5f8610a898394709903e50e4d292df69505f59dfaecb7e7118de38d9b9fe3ff1279c

通讯/办公地址 : 4f5403d8891033ebd33d8427b3c11d997b36a84cd62fd71d28843f1c1cd835a5cd551882d0856f336c8371885337764a3b6b4e978d5a74ccd493c28fa91c241666159b053cd40b3400aff1abe62a8a1caa1793bcd1e7e4c28bfbcaf6e8593863df721ba56b72e00be8c425aed1f833578062e87838b7e736495fb42c36e64358

邮箱 : 293de505ded48f75dc3893b816b76204a1f66033f36b01034978e0d9b379f60cfea62ca38405cc8cd411d48e1debcf878b04008ae56a0235a5be2cafb6b3e975cb69b46a43cd55a758f37724d523b1d28a104a432cb5628eccc6939f9902277662ffa7343c47f31d465cb154c2ddfe0f07bba6e9497ab8c17b88e456c8cba8b3

同专业硕导

报考该导师

报考该导师研究生的方式

欢迎你报考王志伟老师的研究生,报考有以下方式:

1、参加西南交通大学暑期夏令营活动,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王志伟老师,你的所有申请信息将发送给王志伟老师,老师看到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参加夏令营活动

2、如果你能获得所在学校的推免生资格,欢迎通过推免方式申请王志伟老师研究生,可以通过系统的推免生预报名系统提交申请,并选择意向导师为王志伟老师,老师看到信息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推免生预报名

3、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报考王志伟老师招收的专业和方向,进入复试后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王志伟老师。

4、如果你有兴趣攻读王志伟老师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申请考核或者统一招考等方式报考该导师博士研究生。

点击关闭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王志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2020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同年6月入职机械工程学院摩擦学研究所工作。致力于轨道交通装备摩擦学、动力学与智能运维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央高校科研项目等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铁联合基金、铁路总公司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点专项和中车企业委托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成果在《Vehicle System Dynamics》、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Wear》、《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一作/通讯SCI论文 27篇,EI论文 7篇),率先提出的高铁齿轮/轴承服役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引用,3篇论文入选1%ESI高被引论文,其中1篇入选0.1% ESI 热点论文。

担任《Lubricants》(JCR Q2) 客座主编与《机械工程学报》、《摩擦学学报》、《应用力学学报》期刊青年编委,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等多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论文成果详见Research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Zhiwei_Wang49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2015.9

2020.6

西南交通大学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工学博士学位

2018.8

2019.9

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

Institute of Railway Research,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Simon Iwnicki 团队,联合培养

2010.9

2014.6

西南交通大学

力学

工学学士学位

暂无内容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轨道车辆制动安全基础理论及应用

轨道车辆动力学与智能运维

暂无内容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05026985号犀浦校区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 999 号    邮编:611756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0061号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手机版

访问量:次

开通时间: ..

最后更新时间: ..

王志伟教授团队在Nature Water发文报道基于纳米乳液辅助单体跨界面穿梭的高性能水处理纳滤膜-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志伟教授团队在Nature Water发文报道基于纳米乳液辅助单体跨界面穿梭的高性能水处理纳滤膜-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欢迎访问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关于我们

概况

组织框架

发展历程

荣誉与获奖

管理规章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科研论文

科学普及

研究队伍

固定人员

流动人员

客座人员

技术人员

开放交流

学术讲座

学术会议

开放课题

公众参观

科研设施

光谱平台

色谱平台

生物平台

表征平台

前处理平台

公共服务

仪器预约平台

数据管理平台

实验室流程管理

下载中心

自主课题

开放课题

公众参观

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王志伟教授团队在Nature Water发文报道基于纳米乳液辅助单体跨界面穿梭的高性能水处理纳滤膜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3-03-06

点击量:

王志伟教授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汤初阳教授和范德堡大学林士弘副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Water上发表了题为“Nanovehicle-assisted monomer shuttling enables highly permeable and selectiv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for water purification”的论文。论文提出了一种纳米乳液介导界面聚合反应(NERIP)策略,制备了一种高渗透性、高选择性水处理纳滤膜。NERIP基于纳米乳液辅助单体跨界面穿梭机制,在聚酰胺层表面形成纳米环形山结构,大幅增加聚酰胺层的比表面积与空腔含量,同时单体穿梭作用诱导形成超薄、高度交联、孔径更均匀的聚酰胺层。由此制备的NERIP纳滤膜具有优异的水渗透性和盐截留率。NERIP策略在传统两相界面聚合中引入了第三相,该策略成本较低、易与现有制膜工艺兼容,为高渗透性、高选择性水处理纳滤膜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图1基于NERIP的纳滤膜制备: (a)纳米乳液制备流程示意;(b) NERIP中的纳米乳液辅助单体跨界面穿梭机制示意;(c) NERIP纳滤膜制备流程示意。

纳滤膜分离是水处理领域的重要技术,而纳滤膜材料性质对于纳滤水处理的性能尤为关键。传统纳滤膜一般为薄层复合聚酰胺结构,常通过在多孔基膜上发生哌嗪(PIP)和均苯三甲酰氯(TMC)的界面聚合反应制备。由此得到的纳滤膜比表面积和空腔含量较低,限制了纳滤膜的水渗透性。同时,传统界面聚合所形成的聚酰胺结构孔径分布不均,制约了纳滤膜的选择性和精准筛分的能力。现有文献中的制膜方法大多不能同步提升纳滤膜的水渗透性和选择性,且这些方法成本可能较高、与现有制膜工艺兼容性较差,不利于后续放大生产。因此,如何开发简便、低成本、与现有制膜工艺兼容的新型制膜策略,从而支撑高水渗透性、高选择性纳滤膜构建,是纳滤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受反渗透膜制备过程中纳米气泡模板作用的启发,研究团队提出在传统界面聚合过程的水相中引入第三相,通过新的维度调控界面聚合过程与纳滤膜的结构,即NERIP策略,并基于此策略制备了一种高渗透性、高选择性水处理纳滤膜(图1)。

图2 NERIP纳滤膜聚酰胺层的纳米环形山形貌: (a)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b)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纳米乳液由表面活性剂、油滴、水相单体PIP、水混合之后,经搅拌、超声形成。纳米乳液中,单个纳米液滴的直径约为400 nm。乳液表征与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纳米液滴中富集有高浓度PIP。在NERIP中,载有富集高浓度PIP的纳米液滴(发挥运载PIP的作用)进入正己烷相,与正己烷相相似相溶。高浓度PIP和TMC在两者相溶界面发生缩聚反应,形成聚酰胺“气泡”,之后坍缩成为纳米环形山结构。

由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可见(图2),通过传统界面聚合(CIP)制备得到的对照组纳滤膜呈现典型的结节结构,而基于NERIP策略制备的系列纳滤膜(NERIP800、NERIP1200、NERIP1600对应水相中油滴浓度为800、1200、1600 mg/l)均呈现纳米环形山结构,纳米环形山直径受纳米乳液中油滴的浓度影响。

图3 NERIP纳滤膜水处理性能: (a)水渗透性与硫酸钠截留率;(b)水渗透性增加原理示意;(c)不同盐的截留性能;(d)中性分子截留性能;(e)与文献中纳滤膜的性能比较。

纳米环形山结构能大幅增加聚酰胺层的比表面积与空腔含量。同时,研究团队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发现聚酰胺层的固有厚度也有所降低。这些结构特性变化均有助于增加NERIP纳滤膜的水渗透性(图3a, b)。相较于CIP纳滤膜,NERIP1200纳滤膜的水渗透率提高200%以上,达36.8 ± 1.9 l m-2h-1bar-1。同时,纳米乳液辅助PIP跨界面穿梭作用诱导形成了高度交联的聚酰胺层,保障了NERIP纳滤膜的截盐性能(Na2SO4的截留率为99.6 ± 0.1%)。进一步单盐截留实验表明,NERIP纳滤膜对MgSO4, MgCl2, CaCl2, NaCl的截留率均优于CIP纳滤膜(图3c)。NERIP纳滤膜在3.0 Å左右对中性分子的截留呈现骤升现象(图3d),从侧面表明NERIP纳滤膜具有更为均匀的孔径分布。经与文献中报道的纳滤膜性能比较(图3e),发现NERIP1200纳滤膜突破了现有纳滤膜的性能上限,实现了水渗透性与选择性的同步提升。

NERIP策略在传统两相界面聚合中引入了第三相,基于纳米乳液辅助单体跨界面穿梭机制,构建了具有纳米环形山形貌的高性能水处理纳滤膜,NERIP纳滤膜突破了现有纳滤膜的性能上限,实现了水渗透性和选择性的同步提升。该策略成本较低、易与现有制膜工艺兼容,为水处理纳滤膜结构与性能调控提供了新维度。

戴若彬助理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论文合作作者包括我院周慧敏博士生、王天霖博士生、邱智伟博士生与香港大学龙力博士生,范德堡大学林士弘教授、香港大学汤初阳教授和我院王志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1-022-00010-3

上一篇:徐祖信院士团队到海南省文昌市调研珠溪河治理工作

下一篇:徐祖信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关闭】

同济大学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65982684   传真:021-65952684*8001

Email:enviklab@tongji.edu.cn

南京大学

地址:南京汉口路22号   邮编:210093

电话:025-83595222   传真:025-83595222

Email:ekxr@nju.edu.cn

Copyright@2021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王志伟 山东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中文主页

王志伟 山东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中文主页

登录

山东大学

English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论文成果

科研项目

教学研究

授课信息

获奖信息

招生信息

学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王志伟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法国洛林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数学学院

入职时间:2021-04-14

办公地点:知新楼B1042

电子邮箱:zhiwei.wang@sdu.edu.cn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群众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2014.9

2018.3

法国洛林大学

解析数论

理学博士学位

2012.9

2015.6

山东大学

基础数学

理学硕士学位

2008.9

2012.6

山东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学士学位

2023.9

至今

山东大学

数学学院

教授

2021.4

2023.8

山东大学

数学学院

研究员

2018.9

2021.3

山东大学

数学学院

博士后

2018.5

2018.6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

Centre de Recherches Mathématiques

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数论

暂无内容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查号台:(86)-0531-88395114值班电话:(86)-0531-88364731 建设维护: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12

手机版

访问量:次

开通时间: ..

最后更新时间: ..

王志伟

王志伟

中文版

同济大学

导航

首页

关于科学中心

简介

研究方向

总体架构

学术委员会

联系我们

人才队伍

研究方向

博士生导师(更新中)

博士后

科研平台

实验室

应用技术研发平台

产学研基地

人才培养

研究生招生和培养

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学生风采

加入中心

招聘信息

人才引进

服务指南

博士生导师(更新中)

智能科学与理论

智能技术与方法

智能系统

智能应用

伦理与安全

首页  博士生导师(更新中)  智能应用

智能应用

王志伟教授,博士生导师联系电话:021-65982689电子邮箱:zwwang@tongji.edu.cn个人主页:https://sese.tongji.edu.cn/szdw/zyjs/js/W/wzw.htm研究领域基于人工智能的污水处理过程膜污染预测与控制基于机器学习的水处理纳滤/反渗透膜材料设计与应用可持续环境系统大数据分析与优化教育经历1999.09—2003.07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  本科生2003.09—2007.12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博士生(提前攻博)科研经历(含获奖情况)科研工作经历2008.7—2011.1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硕士生导师2011.11—2013.10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11—2014.1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高等研究院研究员2014.12—至今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始任副院长等2021.12—至今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获奖情况1. 王志伟(1/13),膜法污水处理膜污染控制与节能降耗关键技术与应用,教育部,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2. 王志伟(2/10),以平板格网分离为核心的污水/污泥高精度预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上海市,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3.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9);4. 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2015);5. 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入选全球2%Top Scientists名单(斯坦福大学发布,2020、2021、2022);6. 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2014)。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川和路55弄17号楼

邮编:201210

Email:srias@tongji.edu.cn

友情链接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信息门户

同济大学人事处

同济大学协同办公系统

版权所有 © 2019 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王志伟-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

王志伟-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

[中文]

[English]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专利与奖励

出版信息

科研活动

基本信息

王志伟  男  博导  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邮件: wangzhiwei@ucas.ac.cn通信地址: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邮政编码: 100083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070205-凝聚态物理0703J1-纳米科学与技术

招生方向

先进电子显微学纳米科学

教育背景

2003-09--2007-04   清华大学   博士1998-09--2001-04   中南大学   硕士1994-09--1998-07   中南大学   学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2-04~2014-05,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托雷多大学 , 博士后研究员2007-12~2012-03,英国伯明翰大学, 博士后研究员2003-09~2007-04,清华大学, 博士1998-09~2001-04,中南大学, 硕士1994-09~1998-07,中南大学, 学士

专利与奖励

   

专利成果

( 1 ) 基于超快透射电镜系统获取时间分辨暗场像的方法及应用,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910438469.6( 2 ) 透射电镜样品杆杆头及应用其的透射电镜样品杆, 2017,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711032623.7( 3 ) 消除电子显微镜电子能量损失谱的能量漂移的方法及装置, 2012,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01231252B( 4 ) 大动态范围能谱的能量稳定接收方法与其装置, 2010,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769876B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Structure and orientation effects in the coalescence of Au clusters, NANOSCALE, 2020, 第 3 作者(2) Dissolution Behavior of Isolated and Aggregated Hematite Particles Revealed by in Situ Liquid Cel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第 5 作者(3) In Situ Observations of Shell Growth and Oxidative Etching Behaviors of Pd Nanoparticles in Solutions by Liquid Cel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MALL, 2019, 通讯作者(4) Tailoring the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monolayer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by grain size engineering, 2D Materials, 2019, 第 8 作者(5) In situ tuning of crystallization pathways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and heating in amorphous bismuth ferrite films, RSC Advances, 2018, 通讯作者(6) Inverse Spinel Cobalt−Iron Oxide and N‐Doped Graphene Composite as an Efficient and Durable Bifuctional Catalyst for Li−O2 Batteries, ACS Catalysis, 2018, 第 8 作者(7) Investigating chemical and structural instabilities of lead halide perovskite T induced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Micron, 2018, 通讯作者(8) Revealing Electron−Phonon Interactions and Lattice Dynamics in Nanocrystal Films by Combining in Situ Thermal Heating and Femtosecond Laser Excitations in 4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J. Phys. Chem. Lett., 2018, 通讯作者(9) Fabrication of a spontaneously bent ZnO nanowire with asymmetrical dots by UV irradiation, RSC ADVANCES, 2017, 通讯作者(10) Phase Separation Prior to Alloying Observed in Vacuum Heating of Hybrid Au/Cu2O Core Shell Nanoparticl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7, 通讯作者(11) Investigating fold structures of 2D materials by quantitativ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MICRON, 2017, 通讯作者(12) Anomalous Growth and Coalescence Dynamics of Hybrid Perovskite Nanoparticles Observed by Liquid-Cel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CS NANO, 2016, 通讯作者(13) High Resolution STEM-EELS Stud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Exposed to Light and Humic Substances, Environ. Sci. Technol., 2016, 第 2 作者(14) In Situ Observation of Hematite Nanoparticle Aggregates Using Liquid Cel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nviron. Sci. Technol., 2016, 通讯作者(15) CoS NWs/Au Hybridized Networks as Efficient Counter Electrodes for Flexibl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Adv. Energy Mater., 2015, 第 4 作者(16) Integration of micro-supercapacitors with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for a flexible self-charging power unit, Nano Research, 2015, 第 4 作者(17) Lattice Strain Induced Remarkable Enhancement in Piez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ZnO-Based Flexible Nanogenerator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第 4 作者(18) Size-dependent propagation of Au nanoclusters through few-layer graphene,  Nanoscale, 2014, 第 4 作者(19) Direct Synthesis of Thermochromic VO2 Through Hydrothermal Reaction,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2014, 第 3 作者(20) Fabrication and atomic structure of size-selected, layered MoS2 clusters for catalysis, Nanoscale, 2014, 第 3 作者(21)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VP coated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3, 第 2 作者(22)  Size and shape of industrial Pd catalyst particles using size-selected clusters as mass standard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3, 第 3 作者(23) Determination of the Ground-State Atomic Structures of Size-Selected Au Nanoclusters by Electron-Beam-Induced Transform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 2012, 第 1 作者(24)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Fluctuating, Chiral-Type Au55 Clusters by Direct Atomic Imaging,  Nano Letters, 2012, 第 1 作者(25) Mass Spectrometry and Dynamics of Gold Adatoms Observed on the Surface of Size-Selected Au Nanoclusters, Nano Letters, 2012, 第 1 作者(26) Novel Powder-Supported Size-Selected Clusters for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under Realistic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2, 第 3 作者(27) Direct atomic imaging and dynamical fluctuations of the tetrahedral Au20 cluster, Nanoscale, 2012, 第 1 作者(28) Synthesis of Bimetallic Pt-Pd Core-Shell Nanocrystals and Their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Modulated by Pd Shell Thickness, Nanoscale, 2012, 第 2 作者(29) Ageing of mass-selected Cu/Au and Au/Cu core/shell clusters probed with atomic resolu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Nanoscience, 2012, 第 2 作者(30) Formation of bimetallic nanoalloys by Au coating of size-selected Cu clusters,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2012, 第 2 作者(31) Quantitative Z-contrast Imaging in the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Size-selected Clusters,  Physical Review B, 2011, 第 1 作者(32) Controlled Formation of Mass-selected Cu-Au Core-Shell Cluster Bea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1, 第 2 作者(33) Real-Space Observation of Prolate Monolayer-Protected Au38 Clusters Using Aberration-Correcte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mall, 2011, 第 1 作者(34) Counting the Atoms in Supported, Monolayer-Protected Gold Clust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0, 第 1 作者(35) Structure and energetics of indium-catalyzed Si nanowires, Nano letters, 2009, 第 1 作者(36) Influence of stacking fault energy on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islocation storage capacity in ultrafine-grained materials, Scripta Materialia, 2009, 第 1 作者

发表著作

Book chapter: Atomic-Scale Structure Analysis by Advanc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 Protected Metal Clusters: From Fundamentals to Applications Vol 9, Frontiers of Nanoscience, Elsevier, 2015, Elsevier, 2015-09, 第 1 作者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4D超快电子显微学和原位TEM材料表征, 负责人, 研究所自主部署, 2014-06--2019-05( 2 ) 金团簇结构及转变动力学的超快电子显微学研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6-01--2019-12( 3 ) 卤化物钙钛矿形核生长及相变过程的高时空分辨透射电镜研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8-01--2021-12

参与会议

(1)Investigating electron-phonon interactions and lattice vibrational dynamics of gold nanostructures by ultrafast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2019-08-11(2)Imaging Surface Plasma of metals by Ultrafast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2018显微学与显微分析会议   2018-08-06(3)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 of Individual Grain Boundaries in Cu2ZnSnSe4 Thin Films   Zhiwei Wang, Kim M. Jones, Andrew G. Norman, John Moseley, Ingrid L. Repins, Rommel Noufi, Yanfa Yan, Mowafak M. Al-Jassim   2013-06-16

2013 © 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信息中心.